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学校示范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智慧学校示范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1
素材资源
(1分)
能满足本校教师制作自己个性化课件的需求,包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1
安全教育资源
(1分)
数字安全教育视频、安全科普读物等安全教育资源。
1
个性化资源
(8分)
名师课堂资源
(1分)
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为主,内容包括课堂实录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研训服务系统(2分)
互动教研(1分)
提供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与审批、过程管理、动态查询、成果管理与共享等全过程管理功能及信息化教研工具。
教师培训(1分)
提供在线校本培训功能。
1
社会服务系统(2分)
家校互通服务
(1分)
提供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和沟通的功能。
1
文化建设与课外活动服务
(1分)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相关的系列化培训数字资源。
1
教学专题资源
0.5
具有校车安全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视频监控、食品安全跟踪等子系统。
0.5
网络空间
(5分)
学生空间
(1分)
为每位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
教师空间
(1分)
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智慧学校示范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文化路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自评表
总分150分,自评得分为133分
基础支撑环境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得分
基础设施
(12分)
校园网
(2分)
校园网能满足“智慧学校”管理与教学需求,有光纤接入市教育专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网络服务覆盖校园公共场所, 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1
资源管理与共享系统(1分)
提供资源分类与编目、上传与下载、检索与浏览、审核、共享、评价、统计与分析等功能,实现学校资源互通且与市、区(市)资源平台相接。
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1分)
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管理服务系统
(7分)
学校基础信息管理
(1分)
提供对学校、学部(小学部、初中部等)、部门(行政、教学、后勤等)、年级、班级等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学生学籍和教职工人事档案等的常规管理功能。
1
教务管理(1分)
提供课程安排、学生选课、日常审批、教学功能室管理、社团管理、绩效管理、教师和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等功能。
1
校务管理(1分)
提供通知、公告、请假、转学等校内日常事务的在线申请、审批、发布等功能。
1
后勤管理(1分)
提供校产、场地、材料等信息的分类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支持门禁、水电等的智能控制。
0.5
高清数字校园电视台,配置演播室、导播间、灯光系统,可与录播教室混用。配备数字化摄录、采集、编辑、播出系统,实现校内直播功能。
0.5
校园安保系统
(2分)
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1
提供对学校场所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和监控的功能。
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2分)
提供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1
学生智能管理系统(1分)
提供基于物联网的学生智能管理系统,支持学生考勤、消费支付、图书借阅、机房上机等应用。
1
教学服务系统
(6分)
备课及
管理
(2分)
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环境,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
互动教学环境
(2分)
提供师生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支撑环境。
1
管理者
空间
(1分)
建立实名制管理者网络空间,提供教育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任务审批、通知与信息发布接收、互动交流、成果展示、个人收藏等功能。
1
家长空间(1分)
建立实名制家长空间,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1
班级等机构空间
(1分)
建立班级等机构空间,提供公告、课表、活动组织与管理、论坛、作品展示、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管理等功能。
提供校内外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
1
数字教育资源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得分
基础性资源
(4分)
国家、地方课程配套教材资(1分)
包括与国家、地方课程配套的电子版教材、教材配套课件、光盘等资源。
1
数字图书(1分)
藏书结构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知识内容全面;有与学校培养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核心资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书刊。配齐各学科必备工具书、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需要,方便学生在各种终端上使用。
1
信息化应用系统(20分)
基础支撑系统
(3分)
统一门户和认证系统(2分)
学校门户网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发布更新及时。
1
支持校园信息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提供单点登录服务;能将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1
数据交换与共享
(1分)
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并与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
特色环境建设
(6分)
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视听体验、动感操控、动漫创作、网络化学习生活、3D打印、自动录播教室、创客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
3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与校园电视台
(1分)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支持自动播放、循环播放、临时广播、支持任意分区控制和点对点播放。
1
校园网安全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应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网络安全畅通。
1
教室与师生装备
配置
(1分)
为所有教室和教学功能室提供1000Mbps以上网络接口及无线网络覆盖,配置交互式多媒体电教平台。
1
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