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报市级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申报市级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申报市级示范学校自评报告康县一中申报市级示范学校自评报告(xxxx年10月30日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经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学校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迎接市级示范校的检查验收,我校于九月五日开始,利用四十余天的时间对近三年来的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及自我评估(以下简称自评)。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完中。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6个班),在校学生2933人。

全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92人。

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4%,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现有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37人,中共党员50人(其中退休教师党员9人)。

在秋引进一次性应届师范院校本科生31人的基础上,今年又引进29人,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坚持“两全”、“五会”(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新”)的办学思想,坚持“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尊师爱生、和谐发展”的校风;“刻苦勤奋、健康向上”的学风;“修德修能、爱岗敬业”的教风;“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作风。

近年来,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高考参考人数,一本、二本录取人数,硬上线人数、硬上线率,录取人数、录取率三年上了三个大台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参加高考的人数、一本录取人数、二本录取人数及三本以上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任倩同学以总分662分位居陇南市理科第二名。

由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由的981人发展到现在的2933人,办学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学校。

,县委政府为了加快康县教育的发展,在城关镇方家坝新征土地80亩筹建康县一中新校。

新校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和“超前不守旧,实用不浪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

计划总投资5000余万元,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在五年内陆续建设高标准的田径场1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4个;图书实验楼、科技楼、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教工住宅等配套设施。

当前,建筑面积816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已于秋季投入使用,同时已建成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主干千兆全数字多网合一校园网,每个教室都装有投影、实物展台、多媒体电脑,并与天网地网连接,信息技术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二、自评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我校的自评工作从上学期开始酝酿并于期末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本年开始,我们利用四十余天的时间,对学校近三年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自评,现基本完成了自评任务。

首先,我们制定了自评的原则。

一是依据《督导评估工作规程》和《督导评估方案》进行自评。

二是自评工作要严肃规范,实事求是。

三是要以自评为契机,认真总结,深刻反思,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努力整改,促进工作。

其次,我们依据自评程序,将自评工作按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主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督导评估工作规程》、《督导评估方案》等有关文件,统一认识,明确目的、意义和方法;制订自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将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统筹安排,使自评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统一,做到自评、工作两不误;实行指标项目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汇集资料、管理自评档案和统计表格,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

主要按评估指标分解的项目责任范围,各相关部门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对照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评,提出单项评价意见,撰写总结性评价报告并在本部门报告评价情况。

在单项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自评,由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填写评价量表,写出自评报告。

然后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由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作自评报告,广泛听取和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最后,再一次提交教职工大会审定经过。

第三阶段为总结整改阶段。

经过自评,对成绩充分肯定,继续发扬光大。

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了整改措施,努力进行整改。

经过自评,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对学校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自评过程中,我们召开行政会、自评领导小组会、部门会及全体教职工会等大小会议18次。

查阅、汇集、整理各种资料12类110余种,各样统计表18种,单项评价意见9份,并在单项评估的基础上,由自评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对照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定性定量测评,c级指标优秀率占85%,A3、A4两项得分为561分。

最终测评结果为良好,最终得分为868.5分。

三、主要工作及成绩(一)抓观念,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代表着思想,观念决定着行为。

先进的理念是纲、是魂、是指针,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方向、办学的品位和办学的层次。

为此,学校经过各种渠道,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提出的“两全”“五会”的办学思想、“三个一切”的办学宗旨以及校训、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并能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运用,且不断地丰富其内涵。

特别是学校进一步提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一理念,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指导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变化。

正是全校上下观念的转变,才使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得以发挥,才使我们许多传统的做法及时改变,才使我们的学校得以发展,才使一中的教职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例如责任心、责任感的问题。

以前对它的理解还很肤浅,现在经过对“三个一切”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辩证关系的学习理解,使每一位教职工都体验到了各自工作的重要:个体的工作看似无足轻重,但却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

因此,现在每一个教师都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感到了每一节课的重要,自觉地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门心思抓教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又如学生观的问题,以前看问题都是学生的问题,说毛病都是学生的毛病,不是怪怨学生不学就是说学生基础差,不是说学生这不行那不行,就是大喊大叫没办法。

可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自觉地从自身找问题,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谈差生,只承认差异。

对学生表扬鼓励多了,批评训斥少了;关心沟通多了,告状处罚少了。

不但学生建立了自信,教师也有了自信。

班主任对学生写的评语,更是说明学生观有了大的变化,亲切了,关爱了,平等了,人性了。

有些评语确实还很感人。

还有“不但要做这件事,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这件事”的观念,促使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好。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取决于观念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我们将牢记“学生的笑脸就是学校的阳光,家长的满意就是学校的生命”这一座右铭,努力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抓德育、促学风根本好转。

近几年,我们明确提出了德育工作四项基本任务,即: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做起,弘扬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学生爱家、爱校、爱家乡、爱祖国;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使学生建立自信,建立成功的自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四项基本任务,学校首先调整完善了德育领导小组,健全了德育队伍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和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

其次,根据学校的现状,经调查讨论,选定转变学风为突破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了合力,并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信。

使她们有成功的自信,有“五个学会”的自信。

二是突出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信“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

这两个重点是实现学风、班风、校风根本好转的关键,也是我们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其三,狠抓落实。

德育任务的完成,育人目标的实现,学风的转变关键在抓落实。

为此,我们一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使全校教职工真正从思想上明确德育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真正把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落到实处。

二抓目标责任的落实。

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各学科教师都有各自的德育目标责任,并强化了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很好地坚持了每学期两次德育专题会和班级工作情况汇报会,很好地坚持了每期总结会和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

很好地坚持了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每周全校学习、工作情况的讲评;很好地坚持了每周一的班会;很好地坚持了每学期一、二次家长会,加强了家访,争取家庭的支持配合。

康县一中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成立,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班主任、科任教师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沟通,关心她们,了解她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了解她们思想上的困惑,帮助她们解决这些困难和困惑,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融洽了师生关系。

近年来,全校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累计27384.6元,捐衣物300多件,学习用品160件,作业本450本,资助贫困学生457人。

学校每学期都要挤出万余元采取减免学杂费、奖励、救助、降段录取等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

三抓作业、训练和活动。

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让其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如洗衣、做饭、孝敬父母,使其体验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