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魏后凯(2002)利用全国工业普查521个制造 业近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深入考察了中国 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结论是:我国制造业 无论采用什么指标,结果都表明,集中度非常 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不仅导致规模经 济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 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 高。
3.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方 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它能够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 程度(市场力量)。
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的动态变化: 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 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随着产业的衰退, 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R1 -Rs
6.4% 9.4% 7.0% 7.0% 12.8% 14.0%
★贝恩的研究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集中度 市场结构
C4值(%)
C8值(%)
寡占Ⅰ 寡占Ⅱ 寡占Ⅲ 寡占Ⅳ 寡占Ⅴ 竞争型
75≤C4 75<C4 ≤85 50≤C4 <85 35≤C4 <50 30≤C4 <35
C4 <30
或85≤C8 75≤C8 <85 45≤C8 <75 或40≤C8 <45 或C8 <40
表示差距悬殊,0.4被作为一般警戒线。
绝对法与相对法的区别联系:
绝对法主要反映了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集中度; 而相对法则主要考虑到了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规模 的差异,却未能考虑到前几位最大厂商对市场竞争、 价格等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单独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厂商之 间的竞争程度,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是比较全面的。
第三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 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它涉及是 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在,或者说什 么是经济规模,规模与效率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 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
3.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3.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Scale and Scope) 3.3 最低经济规模 3.4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3.5 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
研究具体的产业集中度时,究竟怎样的集中度意味 着一个产业既达到了规模经济又保持了有效竞争, 仍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 1、企业规模。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规模越大, 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导致企业规模变化的原因:企业自身追求 规模扩展的动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政府的政策和法 律影响。
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控制力,即寡头垄断是产 业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和资本 的不断集中,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将存在于各个产业,无 论垄断的表现形式如何,而且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还是比 较稳定的。
贝恩以4家或8家企业集中度指标确定的市场结构分类。
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据《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分析,我国机械工 业的生产集中度明显低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例如, 建筑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29%,日本为67% (挖掘机);印刷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14%, 美国为37%,日本为65%;轴承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 国为25%,日本为90%;电机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 为11%,美国为56%,日本为65%(交流电机)。产 业组织规模偏小,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而产 业生产集中度过低,则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 效率的提高。
• 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程度并不完全真实, 存在一定缺陷:
• 首先,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 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 模。
• 其次,无法体现最大的n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 况,或者说,没有表明n个大企业在市场上所 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
•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 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 型(CR8 ≥ 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 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 ≥ 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 ≤ CR8<70%); 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 ≤ CR8< 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
4、集中度与利润率
利 润 率 (%)
集中度与利润率间的关系
阶梯状
连续曲线
100%集中度
★尼达姆(Needham)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某厂商的市场份额
p mc 1 si
p d (d r )sj
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
尼达姆公式的含义是: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 份额成正比,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竞争对手在 价格上的反应及市场份额成反比。
完全垄断: HHI =1
有许多规模相同的企业时,HHI趋向0
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寡占型
竞争型
市场结构 高寡占Ⅰ型 高寡占Ⅱ型 低寡占Ⅰ型 低寡占Ⅱ型 竞争Ⅰ型 竞争Ⅱ型
HHI值 HHI≥3000 3000>
1800>
1400>
1000> 500>HHI
(0/10000)
HHI≥1800 HHI≥1400 HHI≥1000 HHI≥500
3.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1、规模经济的含义 ❖ 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
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或 递增),那么,就可说存在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这种对规模经济的定义侧重于技术角度。
规模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
K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基尼系数
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 线围成的面积 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 形面积
•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原是反映收入不均的一对指标, 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 均。
基尼系数:0~1变动
=0: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 完全相等
~1: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 优点:可以反映出某一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规 模分布情况。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指数)
n
n
HHI ( X i X )2 Si 2
i 1
i 1
• X -产业市场总规模
• 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 • 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 n -产业内的企业数
• 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 对经济绩效、结构与绩效关系的衡量。贝恩(1959) 用4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用回报 率来测量绩效,考察了1936-1940年的美国42个样 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成正相 关。
• 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 验了美国20个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 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 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 的现象。
★德姆塞茨的研究
• 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 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 映到企业的成本水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 的差异。
• 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与利润 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
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
1963年集中度系数 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资料来源:〔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年版,第141-148页。
• 著名产业组织理论学家贝恩把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 极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 (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和原子型。
• 在贝恩看来,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非常普遍的,这在贝
恩时期的美国、英国产业中得到了证实,当代产业组织 也证实了这一点,纵观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进入稳步发 展阶段国家的产业发展,每个产业的发展都与一些明星 企业密切相关,从汽车、钢铁、石化到家电、卷烟、日 化,再到服装鞋类等,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领头羊, 这些领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30%-90%不等,都对行
集中度的度量
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当任一市场 中的厂商数量大于1时,两个因素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一是该 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多少;二是该市场中厂商市场份额的分布。
• 2、衡量指标(绝对法与相对法)
(1)行业集中度CRn: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 有关数值X(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 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 不足: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 高。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比较
市场份
S1
S2
S3 S4 , S6. S9, CR4
额(%)
S5 S8 S10
HHI
市场A 60 10 5 5 5 0 80 3850
市场B 20 20 20 20 0 0 80 2000
市场C 100/3 100/3 100/3 0 0 0 100 3333
• 局限:是相对度量而不是绝对度量,两个市场的洛伦 兹曲线相同时,市场结构可能不同;不同形状的洛伦 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可能相同,因此基尼系数并不能代 表某一特定市场中唯一的一种企业规模分布的状况。
• 附注:
国际上普遍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 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一般标准为:基尼 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 表示相对平均,0.3-0.4表示分配相对 合理,0.4-0.5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
R
R
K3
C
K3
C
K2
B
Q3=300 K2
B
Q3=300
K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