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第五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 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它涉及是 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在,或者说什 么是经济规模,规模与效率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 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
5.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5.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Scale and Scope) 5.3 最低经济规模 5.4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5.5 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 5.6 本章小结
集中度的度量
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当任一市场中的 厂商数量大于1时,两个因素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一是该市场 中的厂商数量多少;二是该市场中厂商市场份额的分布。
• 2、衡量指标(绝对与相对集中度)
(1)行业集中度CRn: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
企业的有关数值X(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 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 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 验了20个美国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 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 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 的现象。
三、植草益的分类方法
• 市场结构按照完全竞争型、不完全竞争型、寡 占型和完全垄断型的分类方法,在对照具体产 业进行市场结构分析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 在实践中一些产业经济学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 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量化分析方法。
➢ 3、HHI指数可以不受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的影响, 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 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可以测量全部产业 的集中的变化。因此HHI指数在指导政府制定反垄 断政策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但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高。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 CRn概念清楚、含义明确,能够形象地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其计算也简便, 所需资料较易获得。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 程度并不完全真实,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不 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模。
• 其次,无法体现最大的n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 况,或者说,没有表明n个大企业在市场上所 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
• 4、法规政策。
据《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分析,我国机械工 业的生产集中度明显低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例如, 建筑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29%,日本为67% (挖掘机);印刷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14%, 美国为37%,日本为65%;轴承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 国为25%,日本为90%;电机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 为11%,美国为56%,日本为65%(交流电机)。产 业组织规模偏小,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而产
贝恩以4家或8家企业集中度指标确定的市场结构分类。
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
• 对经济绩效、结构与绩效关系的衡量。贝恩(1959) 用4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用回报 率来测量绩效,考察了1936-1940年的42个美国样 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成正相 关。
尼达姆公式的含义是: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 份额成正比,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竞争对手的 市场份额成反比。
尼达姆研究的结论:
• 不同规模的企业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企 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映到企业的成 本水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的差异。
• 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与利润率的相 关性才非常显著。
业生产集中度过低,则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 效率的提高。
利 润 率 (%)
集中度与利润率
阶梯状 连续曲线
100%集中度
尼达姆(Needham)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某厂商的市场份额
p mc 1 si
p d (d r )sj
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
• 第三,这个指标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 程度的变化情况。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H指数)
n
n
HHI ( X i X )2 Si 2
i 1
i 1
• X -产业市场总规模
• 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 • 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 n -产业内的企业数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排列)
(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 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阴影部 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 面积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基尼系数
绝对法与相对法的区别联系:
绝对法主要反映了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集中度, 而未能考虑到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 的差异程度;而相对法则主要考虑到了参与整个市 场的厂商规模的差异,却未能考虑到前几位最大厂 商对市场竞争、价格等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两种 方法各有利弊,单独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反 映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是比较全面的。
表示差距悬殊,0.4被作为一般警戒线。
(4)熵值数
n
EI Si log(1 Si ) i 1
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份额 HHI、 EI 共同点:都反映了市场中所有企业的规模情况,
都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不同点:分配给各个企业市场份额的权数不同,
都对大企业分配了较高的权数,但重要程度有 所不同。
• 3、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者处于与已存在的企业相 比不利的竞争地位和使已存在企业能长期获取正常利润的因素。 若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专用性强,技术复杂,老企业较之 新企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新企业进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则 新企业难于进入,市场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若进入障 碍低,新企业易于进入,则会导致集中度下降。
5.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 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 是前4位、前5位或前8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因此,集中度是市 场寡占程度的一个指示器。
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 荣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随着产业的 衰退,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 我国制造业无论采用什么指标结果表明:集中度非常 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不仅导致规模经济的丧 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 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
1963年集中度系数 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n
N
CRn X i
Xi
i 1
i 1
CRn-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 Xi-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产量、产值、销售
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有关数值。在 行业分析中,一般取n=4或n=8,计算前4家或前8家 最大企业的集中度; n-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若干企业; N-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 1、规模经济水平。影响某产业市场集中度高低的基本因素是规 模经济。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大企业的效率 越高,其竞争能力越强,在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市场 集中程度越高。
• 2、市场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大, 新的企业也越容易进入,大企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 集中度就会降低。反过来,市场越小,竞争越激烈,企业扩张的 余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厚的实力设法兼 并挤垮弱小企业。
70<C8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高、中寡占型 40<C8 <7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竞争型 低集中竞争型 20<C8 <4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分散竞争型
C8 <2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资料来源:〔日〕植益草.产业组织论,筑摩1982年版,第16页。
• 日本学者植草益依据市场集中度将市场结构划 分为四种:极高寡占型(CR8>70%),高、中度 寡占型(40%<CR8<70%),低集中竞争型(20% <CR8<40%),分散竞争型(CR8<20%)。
植草益的分类方法
市场结构
粗分
细分
C8值 (%)
产业规模状况
(亿日元)
大规模
小规模
寡占型 极高寡占型
R1 -Rs
6.4% 9.4% 7.0% 7.0% 12.8% 14.0%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 著名产业组织理论学家贝恩把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 极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 (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和原子型。
• 在贝恩看来,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非常普遍的,这在贝 恩时期的美国、英国产业中得到了证实,当代产业组织 也证实了这一点,纵观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进入稳步发 展阶段国家的产业发展,每个产业的发展都与一些明星 企业密切相关,从汽车、钢铁、石化到家电、卷烟、日 化,再到服装鞋类等,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领头羊, 这些领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30%-90%不等,都对行 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控制力,即寡头垄断是产 业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和资本 的不断集中,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将存在于各个产业,无 论垄断的表现形式如何,而且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还是比 较稳定的。
谢泼德(Shepherd,1985)(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
市场结构 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