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邹城市辖区概况

山东省邹城市辖区概况

邹城市辖区概况邹城市(Zoucheng),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

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人口115万。

春秋战国时期为邹国国都,同鲁国并称为“邹鲁圣地”,为文化兴盛之地。

秦朝始置邹县,三国时期属魏国,明、清先后隶属于济宁府、兖州府。

邹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东省省辖县(市)之一,行政区划属济宁。

邹城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东方君子之国,邹鲁圣贤之乡”的称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县(市)第31位(2015年)。

邹城市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穿过城区东部,民国元年通车的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江浙沪一带。

1、【钢山街道】概况——钢山街道位于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境西北部,城区东部,北与中心店镇交界,东与大束镇相邻,辖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人。

市政府驻地。

104国道和342省道公路过境。

先后被济宁市委命名为“五好街道党工委”、“邹城市镇街经济发展一等奖”、“党政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钢山街道办事处还被授予“省级安全社区”荣誉称号。

境内古迹——重兴塔位于钢山街道邹县旧城北门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

塔顶冠以铜铸镀金覆体莲纹宝刹。

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禅塔祥云”为古邹八景之一。

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钢山街道境内有全国著名的“四山”摩崖石刻的三处,即: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和尖山摩崖石刻。

铁山摩崖刻经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结刻经”。

位于城区北铁山之阳一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

以颂文词句分析,作者当系安道壹弟子。

岗山刻经位于铁山北岗山之阴山峪(俗称狼沟)中。

刻经以中部俗称“鸡嘴石”的岩石为中心,顺“狼沟”两侧,分散地刻在摩崖石壁或岩石之上。

尖山刻经位于城区东6公里处的尖山(亦称朱雀山,俗称“大佛岭”)东约1公里,坡度约为25度左右的花岗岩石坪上。

日落晚照寺遗址位于岗山西侧,是著名的百年古寺。

相传每当夕阳西下,朵朵彩霞照入寺中,映在寺中央的佛像脸上,佛像顿时生辉,日落晚照寺因此得名。

寺院遗址1960年代挖水库时被发现。

日落晚照寺遗址为邹城市保护文物。

地方文化——凿壁偷光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杨下村。

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

后匡衡封为丞相。

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时杨老太已故去。

后此村名为杨下村。

地方戏曲阴阳板起源于境内前八里沟村。

据村上老人讲,民国年间地方戏曲阴阳板起源于该村,并曾流行一时。

阴阳板原是民间自娱自乐的曲目形式,后经该村已故老人孟召栋整理、提练,增强了趣味性。

每逢农闲、春节前后,村上便组织人员到各村巡回表演,以增添节日气氛,活跃文化生活。

阴阳板的表演者穿着演出服,手拿两块板,互相配合,左右沿街走动、说唱、搞逗笑。

表演者必须身高滑稽,充分展示阴阳板的内在活力,使群众喜闻乐见。

可惜这一民间曲种,没有被继承下来。

2、【千泉街道】概况——千泉街道地处邹城市城郊区,因境内曾有千泉湖而得名。

辖3个管理区(工作片),16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36.2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

京沪铁路、104国道纵贯南北,岚济公路横穿东西,东临京福高速公路,北靠燕京大道。

距济南150公里。

街道连年获得邹城市镇街经济发展奖、民营经济发展奖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大奖。

并连续多年被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发展经济30强镇”。

经济——千泉街道是邹城市东城新区规划发展中心,市政府规划的商贸旅游区。

千泉街道辖区内建有各类综合专业市场15个,是邹城市主要的物流中心,年商品成交额达10亿元。

邹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园占地600多亩,是邹城市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温州客商投资兴建的千泉装饰城占地200多亩,是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齐全的装饰装潢材料批发市场。

投资1.2亿元,占地200多亩的义乌商贸城正在建设之中。

千泉街道拥有孟子湖到唐王湖的十里水产养殖带,万亩优质大枣生产基地,年产圆红干枣150万斤。

蔬菜种植面积1600亩,建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自然人文景观——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故乡,举世闻名的孟府、孟庙就坐落在千泉境内。

山东省最大的人工湖孟子湖和唐王湖遥相呼应,形成十几里的绵延水面,连同李世民命名的护驾山、接驾山,形成了湖光山色,绮丽秀美的景色。

南依“岱南奇观”峄山仅有3公里。

辖区内有建筑独具特色的邹城市博物馆和邹城市文化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3、【凫山街道】概况——凫山街道位于邹城市市区西部,辖7个实体城市社区、4个非实体新型社区,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

坐拥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兖矿集团机关驻地,西邻省级经济开发区。

京沪铁路、凫山路、西外环路纵贯南北,三十米上跨铁路立交桥、岚济公路、新济邹路横穿东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形成了宽通道、大出口的对外交通格局。

经济——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凫山特聘北京、上海专员的作用,以影响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和投资强度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

目前,投资5亿元的河马动画影视基地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投资3.1亿元的金褀恒兴物流中心项目已开始落地建设;投资2.2亿元的好面源面粉加工异地安置项目正组装生产线,进行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鲁南电商产业园进展顺利,已有阿里巴巴、圣家乐购、圆通快递等62家电子商务企业进驻。

党政建设——以服务居民为着力点,做优做实“网格化”管理,将所辖凫山路、文圣等4个新型社区划分成81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员,选聘730名楼长;7个实体社区结合实际划分成29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员,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联合包网格,将服务延伸到楼栋、单元和居民,真正实现了便民服务的全覆盖。

选配3名账务人员对11个社区的资金财务实行代理,确保村级事务“六规范”和干部队伍“五项规定”工作的成果得到巩固。

同时,抓好党建示范片区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响“阳光驿站”服务品牌,深入开展“5分钟生活圈”、物业110和爱心救助、爱心义卖等志愿者活动,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

人文景观——孟母三迁祠,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西庙户营村内。

座北向南,有正房3间,东、西配房各3间。

正房即"孟母祠",单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露天面阔7.05米,纵深6.2米。

祠内正中神龛供奉孟子父母像,东侧置孟子像龛。

祠前回廊东、西两侧壁上镶碑刻2块;一为创建亚圣祠碑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已仲春立;二为庙户营添设祭田记,清同治四年(1865年)孟广均立石。

大门外原立有"孟母三迁祠"碑1块,现移至孟庙内保存。

该祠是纪念孟母和孟子的建筑之一,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巷里清真寺,位于城西巷里村中间,始建于明朝中期,邹城市伊斯兰教协会设立于清真寺内。

2013年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峄山镇】概况——峄山镇位于邹城市城南10公里,因境内坐落着省级风景名胜区峄山,故名峄山镇,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

经济——该镇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有花岗石生产加工企业(点)3个,石灰石开采加工企业(点)8处,年生产加工花岗岩、石灰石石子30万方,实现销售收入2400多万元。

自然资源——峄山镇境内有花岗岩、石灰岩、红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6条,总长31.3公里,均发源于峄山山麓,为季节性间歇河。

除大庄河流入西苇水库外,其余均汇入白马河。

地下水主要是峄山断层的石灰岩水和砂岩水,一般水位较浅,水质良好,水源丰富。

民智工程——峄山镇开设了“远教青年班”,为青年群众传递惠民政策信息、传授农业新知识,讲解农业新技术,及时为农村青年提供各种服务。

积极报名参加“远教青年班”。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农民群众,峄山镇青年农民把远程教育当成了致富“宝典”,高兴地把远程教育称为家门口的“免费大学”。

境内古迹——野店遗址,位于峄山镇野店村南,系山东省史前考古文化遗址,属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至汉代遗存。

玉带遗址地势北高南低,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层,经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该遗址距今约4640年至6170年之间,约略延续了1500年左右。

野店遗址的古文化层分为4层,1977年12月,野店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邹县野店》向国内外发行。

斗鸡台,遗址位于峄山镇下山村南2公里处,南部紧靠峄山,为周代遗址。

因传说此处是当年邾国王亲国戚斗鸡取乐之地,故称“斗鸡台”。

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

1985年,斗鸡台遗址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邾国故都,位于纪王城村,金代称之“纪王庄”,明代称之为“纪子城”,俗称“纪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邾国都城。

邾国故城宫殿遗址位今峄山街东齐氏林前。

俗称“紫禁城”。

故城西南隅见台址,高八尺,方圆里许,俗称皇台。

5、【田黄镇】概况——田黄镇位于邹城市东北部,为亚圣孟子故里,是至圣孔子的诞生地和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绿色山谷、梦幻乡村,生态旅游第一镇”之美誉。

辖51个行政村,4.5万人,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

北邻五岳之尊泰山,南近微山湖,东靠沂蒙山脉和优良港口日照市,西接旅游名地水泊梁山。

西距城区27.5公里,地处邹城、泗水、曲阜3市县交界处。

东邻城前镇,南连张庄镇,西接大束镇与曲阜市尼山乡,北与泗水县圣水峪乡接壤。

尧王公路纵贯南北,崇尚公路横穿东西。

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引导群众在“路两旁,河两岸”发展精细瓜菜种植区2000多亩,在山岭地带,大力发展花椒、板栗、核桃等地堰林业,并建立健全了产品销售网络,订单销售产品。

培育壮大养殖规模,建成肉鸭养殖小区2个、肉牛养殖基地5个、七彩山鸡养殖基地1处,带动养殖户15个,已初步形成发展规模,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发展劳动经济。

以镇劳动服务站和富农劳务输出有限公司为依托,以镇成人技校为载体,加大劳动力培训输出力度。

创建田黄网站,组建外出劳动力信息资源库。

并在青岛、天津、威海等用工单位较多的地方设立用工信息员,收集整理外地企业的用工信息,及时反馈到镇劳动服务站。

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

该镇围绕十八盘森林公园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已成为田黄镇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