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许多年前,有一位编辑朋友问我,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也始终在想:在和平年代我们还有什么历史使命?直到不久前,无意间请了这套《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光盘,又在无意间看了这套光盘,一看让我震撼,让我激动,让我行动。

我认为可以回答这个命题了,但不够成熟,提出来供大家分享。

一代人有一代人命运,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在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让我们中国人得以生生不息,过上知足的生活。

但近百年的半殖地半封建的社会,却让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

那个时代若不起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我们就要被动挨打,但要起来革命就必须否定建立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传统文化虽然优秀但那个时代革命成了历史的使命。

任何革命和斗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传统文化被否定或不被认可和传承也就成了我们炎黄子孙付出的代价。

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没时间去甄别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建立起新的国体,没有新的思想武装人民,就没有人民自觉起来革命。

而民主、平等思想与传统的文化思想在理论上是矛盾的。

二是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只有推翻封建社会,才能建立新的国体,不建立新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就还要
被世界列强欺负,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

所以,传统文化的失传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如今新中国建立已经六十多年,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民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时代。

没有战争,没有恐惧。

人们不为吃喝犯愁,不用过着躲避战火而朝不保夕的生活。

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让我们过上了比他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是呀,和平的太久了,人们过的太幸福了,人们几乎忘记了他们在硝烟中的战斗,忘记了他们鲜血,忘记了这是我们先烈们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太平。

现代的人们大多只想赚钱,赚钱,赚更多的钱满足奢侈的生活。

因此,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生产出更多满足人们私欲的商品。

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推动了人们的欲望。

全世界的人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拼命赚钱,无论是收集地沟油,还是养殖变种牲畜,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因此,地球变暖了,地质灾害变多了,动物也灭绝了,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鼓动全世界的人们都去竞争,你不去争、不去赚就会变穷,当下的政府、企业和人们都只知道经济指标,不考虑符合自然规律才可以持续发展和持续幸福这个大道。

人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有钱的人没觉着幸福,没钱的人也没觉着幸福。

无止境的贪欲使人们真不知道该怎样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了。

赚更多的钱与寻找幸福生活成了人们难以解决的矛盾。

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
是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人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在孙中山和毛泽东时代并没有否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一再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并不是学习他们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不是一两代人就可以泯灭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多次磨难和焚书坑儒,也没有灭绝,说明它有极深的根,这是中国人的根,它已经浸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毛泽东在多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向雷锋同志学习”都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周恩来和邓小平“克己服礼”的忍辱观,陈毅老总的“因果报”论,不都是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精神吗!所以,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一两代人的冷落而泯灭,暂时的泯灭也是因革命的需要,它从来没有被泯灭过,也不会被长久的冷落。

事实也正是如此,民间的高人已经出来拯救了,《和谐拯救危机》《山西小院》《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等等系列影片和《弟子规》《了凡四训》《朱子家训》等经典书籍在流转。

但这种流转还只在民间,还没有被主流社会所认同,主流社会还是以发展当地经济为主。

各级机关的考核指标还是经济指数,主要教育机构还没有相配套的传授传统文化的体系系统,学习科学知识仍是教育的重点。

虽然我们的政府也提出了“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的理念,但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相配套的
体系和机制。

没有触及到根本上的治理。

这套光盘给我的提示就是:要想从根本上的达到治理并创建和谐社会,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主要事情。

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指应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全民教育中去,给它名正的名声,它不是封建的,不是落后的,它是优秀的,是符合当下创建和谐社会的一把钥匙。

也符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意愿。

不用再去发明创造什么学说或理论,党员干部重新认真学习毛泽东选集,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

民间群众学习弟子规等经典。

从上到下人们都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创造一种氛围去学习并去弘扬传统文化,长时间的坚持人们习惯了,社会就会和谐。

若只有口号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或方向,若只有民间的努力而没有主流群体的参与。

社会风气的好转将会很漫长。

我们知道,即使全民都在学习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也是自私的,人的劣根性很容易让人成为“厨房里的油灯泡”。

我们的先辈很早就发现了这点,比喻积善就像垒土一样,一天也不能停止,而自私却像弦在箭上一样,稍一闪念就射出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自私自利就这样被一闪一闪的建立起来。

所以,修行难,难行能行才是圣贤,而圣贤者少呀。

但不管如何我们的社会都应创造这种氛围,我们的政府应理直气壮的大力宣扬传统文化,并建立传统文化生根开花的机
制。

“以德治国”是高标准的治理,讲究的是人的高尚品性,是建立在人的自身修养上,是人自觉的行为没有一个条文可以概括。

法律是一个低标准,是一个让人应做到最起码的要求,只要你不去做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就好。

可现在,同时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与协调。

特别是当下的法律工作者们已经面临的难题就是,一个受伤的人该不该救,若去救助,要吃官司,还要付出更多的赔偿,若不去救助,叫见死不救,良心道德过不去。

当法律和道德同时出现时,我们如何选择它的价值趋向。

而不让人们的思想混乱也是当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传承优秀文化难呀。

传承文化苦作舟,我将上下而努力。

这是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历史使命。

我们也许将承担着不被常人所理解疑惑;也许将承担着因生活困难而无助的窘况;也许会承担着由此而发生的一切不能左右的结果等等。

这是我们应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刘力华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