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反思(1)

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反思(1)

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反思
很大一部分“学生怕作文”这众所周知,学生每逢作文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好多学生写文章就是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没有详略之分,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为了引导学生习作入门,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捕捉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1、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知道:眼看、耳听、手摸、鼻子闻都叫观察。

2、能够先写自己的亲朋好友。

写人的文章相对于写事的要容易些,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人,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一开始,学生还仅仅像二年级时那样,仅仅写一些人物的大概面貌,后来,我引导学生观察所熟悉的人每天都做了哪些事,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这也是通过具体事情表现人物特点,这样文章的内容充实多了。

再后来,学习了《赵州桥》一课以后,学生理解了其中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我又引导学生用上过渡句,写所熟悉的人的两件事,来表现所熟悉的人物的两种性格特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由开始的一个自然段到后来的两段、三段…,文章内容自然就丰富多了,学生自然也就知道怎样写关于人物的文章了。

3、结合学校内的一切生活,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二、掀起读书高潮、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为低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依靠阅读获得信息来丰富生活、提升思想。

所以大量阅读是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

我号召学生“少向家长要吃穿,省下钱来多买书”,同学间能够互相穿插、交换看,在教室后面开设图书漂流书架,学生带来的好书,自己看了能够推荐给其他学生,互相交流。

学生自己还能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好的图书。

在看书的同时,对好词佳句实行即时积累。

在教师的准确引导下,很多优秀的文章让学生爱不释手。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键是教师用心“寻找”,持续总结,有了教师的精彩引导,相信学生习作的百花园一定会五彩缤纷。

三、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让
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

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我常给学生讲:“我们要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观察小白兔:昨天,我看到了“小白兔是雪白的绒毛,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像宝石。

”把自己观察到的小白兔特点记在了日记本上,今天我又发现小白兔是“三瓣嘴、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这样把两次观察所得连在一起,一只漂亮可爱的小兔子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出现了。

明天再观察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把几天的内容合在一起,就是一篇描写动物《可爱小白兔》的优秀文章,学生再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如何去写了。

我还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课文中出现新的构段方式,如:“先概括、后具体”,“总—分—总”等,我就让学生仿写。

四、多种形式鼓励,激发兴趣
1、利用评语实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所以,必须坚持鼓励原则。

责难、嘲讽、挖苦,只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教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理解,修改缺点,从教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

2、班内范读实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圈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其他学生,比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

每次看完作文,学生总催我:“老师,什么时候发作文呀?”我知道学生是想:“老师又给我圈了多少好词好句呢?老师又表扬我什么呢?”从每次作文发下去后,学生脸上洋溢的喜悦,就能看出来,他们爱上作文了。

小学生作文起步说难其实也不难,只需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都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