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高中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7页】

【文言文】高中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7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译文】康熙年间,山东的有名的大臣,在李之芳,董讷以后,事实上只有郭瑞卿最刚强正直。

郭瑞卿名绣。

明珠把持朝政的时候,行为专擅,无所顾忌,群臣都畏惧他。

郭瑞卿性格刚强正直,曾经在明珠的寿辰之日,把他的劣迹陈列在弹劾他的奏章中上交给皇上。

随即又把草稿放在了袖子里。

郭瑞卿坐车到了明珠的府邸,走到门口把把名帖递上去。

明珠知道他向来性情倔强,来拜访很不容易,整理了冠带去迎接。

郭瑞卿进来之后,只是打拱作揖并不下拜,坐下一会之后,故意多次做牵拉衣袖的动作。

明珠高兴地问; " 御史大人近来兴致不浅,难道也有祝寿诗来赐教我么?" 郭绣说:“不是这样,不是这样。

”从衣袖里拿出来一看,是弹劾他的奏章草稿。

明珠拿过来还未读完,郭绣忽然拍案而起,说:“郭绣没有礼貌,弹劾老朋友,应该受罚。

”拿起大的杯子狂饮几杯,就赶快出去了。

满座的宾客都十分吃惊。

不久朝廷就下达了审判明珠的诏书。

3、吕僧珍不仗势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

世居广陵。

起自寒贱。

始童儿时,从师学,有相工历观诸生,指僧珍谓博士曰:“此有奇声,封侯相也。

”年二十余,依宋丹阳尹刘秉,秉诛后,事太祖文皇为门下书佐。

身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

在同类中少所亵狎,曹辈皆敬之。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译文】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

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

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

”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

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4、董永与织女汉董永,千乘人。

少偏孤②,与父居。

肆力③田亩,鹿车④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⑤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⑥。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⑦。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水曰:“能织。

”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⑩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11)而去,不知所在。

【译文】汉朝董永是千乘人。

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

(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

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

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

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

”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

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

”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

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

”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

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

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

”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5、陈俞治巫师陈俞,字信仲,临川人,豪侠好义。

自京师下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人来,人亦无肯至者。

俞欲入,姊止之曰:“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何为甘心召祸?”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内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

俞为姊言:“凡疫疠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内外!”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撤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

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汝何物人,敢至此!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是直欲为盗尔!”顾仆缚之,巫犹哓哓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

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从私责,于是鞭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邻里骇慑,争前非诮,俞笑不答,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

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

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

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

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洪迈《夷坚志》)【译文】陈俞字信仲,是临川人,为人豪侠好义。

他从京师科举考试不中而归,去拜见他的大姐,正赶上大姐一家得了流行性传染病,关上房门等着死,不许别人来,别人也没有肯来的。

陈俞想要进来,他的姐姐阻止他说:“我们家不幸,遭受这个大瘟疫,把生命交出去了,没有办法,你为什么甘心招来灾祸呢?”陈俞不听从,推开门径直上前,见房门里边供奉的神像,还供着香火很严肃,是巫师设置的。

陈俞对姐姐说:“凡是瘟疫发生,本来因空气不流通污浊而传染人得病,怎么能够再更关严门,不通内外呢!”立即拿来自己带的十二枚苏合香丸,煮了一大锅汤,先自己喝了一杯,然后让姐姐和一家大小各自喝下,把剩下的汤遍洒在房壁上下,撤走了巫师的器具,端坐着来等待巫师。

巫师进来,惊讶门打开着而他的器物撤走了,变了脸色很生气。

陈俞立即起身走出,掀起胡子瞪大眼睛,斥责他说:“你是什么人,敢到这儿来!这家子弟都年幼,满屋都是病人,你用邪术炫惑人,使他们十多天病不好,用意是什么?这只是想要偷东西罢了!”回头让仆人捆上他,巫师还哓哓分辩不止,陈俞将把他送到官府,他这才伏下身子请罪。

陈俞解开他的绑绳,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他乞求私下受罚,陈俞于是用鞭子抽他三十下,全部烧了他的器具,赶走了他。

邻里见此很惊恐,争着上前反对指责,陈俞笑着不答话。

第二天,姐姐全家人病情好转,那些指责的人才服了。

陈俞又曾到县邑,遇到凶人欺侮弱者,他的气势压住了整个市集的人。

陈俞为此而不平,挥拳打死了他而逃走。

正赶上建炎元年大赦而得以免罪。

后来连续应举朝廷赐官为缙云县主簿而去世。

他一生未娶妻妾,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6、王安石不事修饰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

苏明允著《辨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

为馆职时,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潜备新衣一袭,易其敝衣。

俟其浴出,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

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及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名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

”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处。

”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

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

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为伪云。

【译文】王安石(荆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简朴率真,不讲究吃饭、穿戴,衣服满是污垢,饮食粗糙难咽,都不计较,从小就是这样。

苏明允《辨奸》写的“不近人情”的人,大概就是他这样的。

王安石少年时喜欢和吕公弼(惠穆是他的谥号)、韩绛(献肃是他的谥号)、韩缜兄弟交游,在学府里任职的时候,魏完(字玉汝)曾经和他在寺院里沐浴,暗地准备了一套新衣服,更换了王安石的破衣服,等他洗完了,嘱咐王安石的从人拿新衣服给他,并不告知他。

王安石穿上衣服依然以为是他从前的,始终没有看出来。

后来做了宰相,有人说他喜欢吃獐的胸脯肉。

王安石的夫人听说后疑惑的说:‘大人平时不曾在饮食上有所挑食,怎么会单单有这个嗜好呢?’又问下人王安石吃饭时獐肉放在哪个位置,下人回答说:‘在靠近大人筷子的地方。

’夫人说:‘明天你换别的菜放在这个地方试试看。

’果然王安石把放在那个位置的菜都吃光了,而獐脯肉依然没动,这之后人们才知道王安石只吃他够得着的食物。

其实并没有什么嗜好。

7、裴澥拒宴裴澥为陕府录事参军。

李汧公勉除长史充观察,始至官,属吏谒讫。

令别召裴录事,坐与之语,面约云:“少顷有宴,便请随判官同赴。

”及宴,凡三召不至,公极怒。

明晨召澥让之曰:“某忝公之官长,以素闻公名,兼朝中新友,话公美事,思接従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