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一开题依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我国基层动物疫病控制机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它在保障对国家安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公共环境卫生、生物安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万有在《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一书中指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完成动物防疫承担的任务为宗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防疫的要求以确定动物防疫在新时期的社会地位为出发点,建设机构独立统一、职能完备、运转科学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我国是一个养殖大国,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养殖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也突出了它的产业优势,具体作用在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保障供给轻工业原料来源,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需要等方面,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但是,我国养殖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并农户散养、自给自足、人畜混居、。
规模小、品种杂、粗放经营的传统养殖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化的关键时期。
因此,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薄弱,处发生禽流感、SARS、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外,还长期存在结核病、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回顾历史,2005年发生了苏丹红事件,造成损失,2010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造成损失,2011年河南瘦肉精事件, 2012年肯德基事件。
同时,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和激素类药物滥用的事件经常发生。
同样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据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做《最受关注10大民生热点》的调查数据显示,“食品安全”以29010票,暂居第九。
本次调查共涉及包括房价调控、社会保障等二十个热点问题。
其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等热点在网友投票中排名前十。
同时,也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据统计,全国36种重点动物疫病每年导致生猪发病1160万头,牛发病45.3万头,禽发病5.3亿只,水生动物发病率为18%,危害程度相当严重,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65亿美元。
此外,有些动物疫病还污染食品,引起中毒。
综上所述,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科教兴牧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科技转化为生产立的具体体现,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兽医高等教育、兽医科研、兽医服务以及动物防疫等等系,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尽管在不断进行改革,但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变,原来采用的兽医防疫体系越来越不生产力的发展,暴露除了种种弊病,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在以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县、乡、村三级兽医管理体制得不到完善,兽医地位得不到明确,待遇得不到落实,责任得不到追究,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有的职能得不得发挥,疫病态势得不得控制等。
这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我国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
必须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找出问题,分析不足,必须研究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运转机制、人才队伍、保障体制、服务能力、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效能评价等问题。
提出可行性的方案,探究行的服务模式,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提供科学的依据。
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人类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流通半径的不断增大,商品率的不断提高,在全球地球村的大环境下,境内外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日益频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人类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性疾病中,有半数以上传染给人类,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90多种,能引起人类严重症状的有54种,包括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结核病、炭疽、疯牛病、禽流感、狂犬病、伪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人畜共患疾病,或通过传播媒介、水源、失误、昆虫等感染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
其中某些重大动物疫病呈大范围流行趋势,在国外,截至2003年累计已有137人死于疯牛病,其中大多数在英国,英国是发生疯牛病最多的国家,1999年统计占总发病数的99%。
到2000年7月,在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 6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
截至到2002年,英国共屠宰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英镑。
2004年冬季,东亚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2005年10月,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相继传出H5N1禽流感感染报告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
2008年6月,香港深水埗保安道街市三个鸡档的鸡笼抽取的20个环境样本中,有五个样本经测试后发现含有H5N1禽流感病毒。
在国内,1997年,香港有6人死于禽流感,2011年12月13日至20日,在香港陆续发现被感染的禽类,且导致接触的人感染。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个抢救无效死亡,一人正在积极抢救。
根据介绍,这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目前国内外都没有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1998年,江苏南通市有13人死于猪链球菌感染,另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500多人死于狂犬病感染,位列传染病死亡人数首位。
此外,SARS首发病例在2002年11月的广东佛山,也是全球首例。
在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期间,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
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
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SARs的传播可能与动物有关。
事实充分是说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与人类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又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公共卫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事实也证明,2003年的SARS的发生加快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同样,2004年的禽流感,2006年的猪蓝耳病,以及2013年 3月31日发生在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和动物疫情应急机制的建设。
因此,只有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做到对动物疾病“早预警、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人类公共环境卫生才能得到保障。
4、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防止生态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体制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名符其实的肉类第一生产大国。
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为我国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据了解,OIE规定的A、B类疾病有90多种,作为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卫生、人类健康、国计民生的重要检验检疫对象,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首当其冲。
根据WTO的规则和出入境检疫的要求,国际市场贸易要求出口的畜禽产品必须来此非疫区,而且进口国要严格考察出口畜禽产品的国家,其中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出口国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防疫水平。
我国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达6000-7000万吨,但出口量不到200万吨,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肉产品主要是港、澳地区以及东盟,但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2002年初,欧盟停止进口我国的鸡肉、兔肉等产品,原因是其中抗生素残留。
2004年5月,日本借口从我国进口的鸭肉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为由,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及其相关产品。
2010—12年,列举事实。
以上事实不但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畜禽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声誉。
为此,加入WTO后,我国要不断增强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贸易市场,促进贸易往来按照TWO的规则和SPS的相关标准,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着手,发现问题,探索方案,在兽药残留、动物防疫、疫病控制等方面努力。
随着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提高了生活水平。
随着“菜篮子”工程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在城市周边出现了大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专业村。
由于布局不尽合理、治理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不足,未经处理的大量畜禽粪便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根据统计, 2012年底,我国牲畜存栏量达头,在我国,生猪、家禽年产粪便总量达6亿吨左右,粪水年排放总量达60亿吨。
其中畜牧生产中的排泄物可对对水体的污染。
大量的需氧腐败有机物如不经处理流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并会造成水里氧含量下降及水中硝酸根离子的增加。
而人、畜饮用含高浓度硝酸根的水会产生不良后果。
同时,畜禽排泄物中还带有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促长剂-金属化合物以及细菌、病毒、其它微生物等,它们进入水源和土壤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
同时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也是环境污染源之一。
其中有十几种是恶臭味的主要来源,对人类及畜禽本身的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甲烷、氢气、硫化氢、甲醇等会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害。
另外对土壤的污染氮和磷两种元素有可能渗入土壤和地表水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粪中氮排出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单宁和各种纤维的存在及饲料蛋白质中未被利用的氮随尿排出;磷元素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很难被动物利用,大部分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综上所述,迫切需要改革并完善我国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5、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迫切要求畜牧业是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村就业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对繁荣农村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