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历史复习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历史复习

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试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温故习新】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一)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二)表现:
1.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1)过程:①洋纱涌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分离;
②洋布输入,使农家分离。

(2)原因:列强倾销商品。

2.农副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过程:丝、茶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需要,日趋。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成分。

(2)原因:列强掠夺原料。

注意: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双重影响
①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②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1)内忧:的兴起和壮大。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2.目的:在不改变前提下,利用,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以为旗号。

曾国藩创办、李鸿章创办、左宗棠创办、崇厚创办。

(2)创办民用工业:以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李鸿章创办;张之洞创办。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培养人才。

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破产。

6.评价:
积极:(1)引进了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局限:仅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注意: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2.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 逐步解体。

(2) 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诱导。

2.概况
(1)时间:
(2)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区。

(3)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
(1)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