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如何做文言文阅读①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以辨析的题型出现,以实词为主,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建议按此4 方面进行系统化整理。
注意书下注释。
②句子的翻译,所选择的句子基本上是文中比较重要的主旨句,句式有特点的句子,或者句中有一些重要的词语与现在用法不太一样了,翻译时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看似简单却容易翻译错的句子。
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多角度思考作答。
例如复习《陈涉世家》时,除了需要把握陈涉这一人物外,还要了解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知道统治者的暴行必将导致人民反抗,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国家兴盛。
《曹刿论战》中正因为鲁庄公能做到取信于民,才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广开言路,才使国家“战胜于朝廷” ,复习时将所学的相关课文都联系起来,做这类题就能得心应手。
现代文阅读课内现代文复习。
复习时可以整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文体知识体系,结合课本找出对应的典型课文来掌握其特点,如整理小说的体裁知识时,可挑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典型课文进行。
课外现代文阅读。
根据近年的考试类型,可多选取科技类说明文、抒情或议论类散文练习。
科技类的说明文阅读题不难,只要仔细阅读,认真答题,很多考生都可以得满分。
以抒情或议论为主的散文肯定稍有难度,读完后不一定能把握住主旨,所以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尤为重要。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按照"仔细看懂文章T看题目T看相关段落T在相关段落中寻找答案T将找到的信息加以整合”的顺序完成阅读。
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阅读时要注意一些关键句和中心句。
现代文阅读题的大部分答案都在文章里,但不要照抄原文,要尽量利用、转换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观点。
其次答题要规范,回答问题尽量分条列述。
说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时要注意举例分析,例“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请分析其作用。
” 这类题一定要从三个方面回答①文中某某句子是比喻句。
②这句话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意思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③它的作用是什么。
尽量使自己的答案规范,提高得分。
另外选文有难度的话,可能会有选择题,注意选择题中的选项,很多选项中都可以找到答题信息。
随着“大语文” 观念的渐行渐盛和中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目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效益,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
本人以为,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阅读选文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
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
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
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
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
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
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
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1、抓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
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
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
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
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
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
通常采用排除法。
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
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
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
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
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
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
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 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
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
但,读也要讲求质量。
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
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
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
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
如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
阅读到底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母语学习谈起。
我们在小学就把常用的汉字基本学完了,可我们初、高中还得学习语文。
那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还一时不好回答。
但至少敢肯定,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
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
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
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
四六级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
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
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
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
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
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
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 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 篇历年真题。
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
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
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
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
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
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
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
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 ,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三.文章归类阅读,考前复习有奇效阅读文章成千上万,如何从有限中把握规律才是关键。
阅读文章总是按照每套试题四篇文章分布,于是众多学子也就按部就班。
可是如果我们把自己读过的所有文章按照主题分类,比如分为校园类、医学类、家庭类、环境类等等,到了考前,再按类别复习这些文章,我们不仅能系统掌握某一类别文章常用的词汇,也能把握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出题规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一开始就制定分类标准,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标题后或首句前注明文章的类别,这样到了考前,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
以上是就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些浅见陋识,权当诸君笑资谈助。
惟信:考试多变化,惟能者胜出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