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

❖ 卢梭被迫逃亡国外,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 直到1770年,才获赦重返巴黎。晚年卢梭贫病交 加,完成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1.卢梭的人性论
❖ 持人性善而社会恶观点。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
性善论
2.感觉论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主张对儿童进行感觉方面的训练
卢梭名言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
怎样去发现真理。 ❖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
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 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自然教育的原则
❖ 2.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原则
❖ 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应该持一种不压制、不强迫和不灌输的态 度,让儿童依据其天性自由和自在的发展。
❖ 自由教育的核心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反对束缚儿童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 纪律和实行体罚的经院式教育。
论女子教育
❖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还通过爱弥儿的 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讨论了女子教育的问题。 卢梭认为,从自然出发,顺乎女子自然的天 性,女子与男子不同,则女子教育应不同于 男子。女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她培养成好 女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 一、卢梭生平 ❖ 二、卢梭的人性论思想 ❖ 三、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四、女子教育观
一、卢梭生平
❖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 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 早慧,只受过两年正规学校教育。
❖ 12岁时开始学徒谋生,从事过多种职业。
❖ 1740年,卢梭在里昂一位修道院院长的 家庭里担任2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 1742年,在巴黎一批启蒙运动思想家, 思想产生了飞跃。
❖ 1749年,《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敦风 化俗》获奖。
❖ 1762年出版政治学著作《社会契约论》、教育小 说《爱弥儿》。
❖ 巴黎大主教亲自出面宣布焚烧《爱弥儿》,议员 们公开声称“光烧书还不行,一定要烧死作者。”
3.自的原 始倾向和天 生的能力
教育意义上的自然
核心是复归自然
社会意义上的自然
人类原始社 会是的自然
状态
卢梭要求教育遵循天性自然
❖ 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 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
❖ 卢梭认为教师的压迫等等作用是一种消极而 不是积极的,因此被后人是一种消极教育。 但不是真正的消极作用。
7.教育内容
❖ 发展天性,学习知识和道德。
自然教育的原则
❖ 1.正确看待儿童的原则
❖ 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 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 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 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 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
4.教育的作用
❖ 回归自然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的 天性。
5.自然教育的对象
富人
“富人从他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合适 的,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不相宜的”,选择富 人作为教育对象,“至少是可以多培养一个 人。”
6.教育的目标
培养自然人
独立自主的人 平等的人 自由的人 自食其力的人
依赖社会的人 等级的人 专业化的人 依赖他人的人
❖ “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 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 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显 然,卢梭要培养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自然人。
❖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
❖ 北大“才子”陆步轩坐过机关、下过海,年 近不惑又当街卖起了肉。
❖ 某哈佛学子刚结束毕业典礼,难耐激动,热 情地向出租车司机伸出手:“你好,我是哈 佛2000届毕业生。”司机淡淡答道:“你好, 我是哈佛1980届毕业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