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号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
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⑴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⑴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链接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此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专家点评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这一点与古希腊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都用灵魂来表示意识,亚里士多德还著有《论灵魂》一书,专门讨论意识问题。
在灵魂之外,我们的祖先还用“精神”、“心”来表达意识,如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陆九渊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
”“意识”概念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5.2意识的作用
5.2.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不然。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等等。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专家点评
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
因此,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因此,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5.2.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面对石头与电脑 面前有一块石头,请问:“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回答是很明确的:先有石头,然后才有关于石头的种种认识。
但是,如果把石头换成电脑,再问同样的问题:“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你会怎样回答? 石头和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存在,石头是自然界演化而来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它是人制造出来的。
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玛峰,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
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
界。
——列宁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名 言
贝多芬的音乐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可是,这位天才作曲家,不到30岁就忍受着日益严重的耳疾的折磨,不到50岁就完全丧失了听觉。
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他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
贝多芬的作品肯定了人类意志,表达了只有通过暴风骤雨和艰难困苦才能走向辉煌、走向胜利的高昂的进取精神。
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
5.2.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链接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景十三王传》。
文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