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研究报告

2017年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研究报告

2017年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研究报告2017年11月目录一、研究中美税制需厘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6)二、中美税制概况 (8)1、中美税制:分税制与财政联邦主义 (8)2、中美税种的主要差异:增值税、房产税、社保税(费) (13)(1)中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而美国以所得和财产税为主,但没有开征增值税13(2)美国有完善的财产税,中国的房地产税仍在试点 (14)(3)中国的社保采取缴费方式,美国采用法定的社保缴税 (15)3、中美税法体系 (16)4、中美税法立法程序:中国高效,美国繁杂 (18)三、中美现行税制结构对比 (20)1、课税对象: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 (20)(1)中国:商品课税为主 (20)(2)美国:所得课税为主 (21)2、税收性质:直接税与间接税 (22)(1)中国:以间接税为主,注重筹集收入的效率 (22)(2)美国:以直接税为主,注重调节公平 (23)3、税收缴纳主体:企业与个人,税负感体现在不同主体 (24)(1)中国 (24)(2)美国 (25)4、实际负担主体:企业与个人,部分税收由企业转嫁个人,并非企业的负担 (27)5、财政与税收的分权程度:中央税和地方税,中美两国的中央税均约占一半 (29)(1)中国:转移支付前中央约占45%,转移支付占37%,形成一定程度的财权集中及再分配 (29)(2)美国:虽然三权分立以及州的独立性较强,但联邦财政收入占比50%,近几年整体稳定 (31)四、中美宏观税负比较 (32)1、小口径:不考虑社会保险的情形下,中国宏观税负低于美国 (34)2、中口径:考虑税收、社保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大部分年份高于中国,美国仍在趋势向上,而中国税负显现向下迹象 (35)3、大口径:考虑税收、社保、非税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于中国,差距最大时高出13.7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 2.1个百分点 (36)4、全口径:中国有四本预算,全口径下的宏观税负水平2009年起中国超过美国,但主要源于中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近年迅速增长 (37)五、中国税制改革的可能方向 (38)1、继续清理非税收入,提高税收占比 (39)2、逐步提升税收法律级次,实现税收法定 (39)3、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改变企业税负感重的状态 (39)4、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可抵扣的项目,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遵从度,明确个税改革的目的 (40)5、改革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 (41)6、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构建地方税体系 (41)7、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实现所有企业的公平竞争 (41)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其中,减税是降成本的重要措施。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将进行大规模减税,而中国近年来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包含减税清费。

在全球可能掀起减税潮及面对税收竞争的背景下,中美税制有哪些异同?中美宏观税负到底孰高孰低?未来中国税制改革方向?税制比较:中国实行分税制,美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

中国现行的分税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是主要税种。

美国是典型的财政联邦主义,分为联邦、州和地方(郡县、市镇村)三个级次。

各级政府只是事权范围、管辖地域的不同,没有上下级关系。

每个政府级次都有相对独立的主体税种,形成联邦税、州税、地方税的体系,州和地方有较大的税收管理权。

联邦税收主要由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组成;州税以销售和总收入税、个税为主;地方税以房产税为主。

中美税种的主要差异。

1)中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而美国以所得和财产税为主,但没有开征增值税;2)美国有完善的财产税,是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中国的房地产税仍在试点;3)中国的社保采取缴费方式,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美国则是法定的社保税,成为联邦税的主体税种。

中美税法立法程序:中国高效,美国繁杂。

中国税收立法程序更短,制定过程更加高效;美国的税收立法程序需经历循环往复,体现行政、立法权的制衡,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间的制衡。

中美宏观税负比较:大、中、小口径下的中国宏观税负低于美国,全口径下略高于美国,但主要源于近年来土地出让收入迅速增长。

宏观税负通常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

1)小口径:不考虑社会保险的情形下,中国宏观税负低于美国。

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以中国的税收收入为分子,将美国的税收收入剔除掉社会保险税后的税收入作为分子,中国2014 年为18.5%(2016 年17.5%,下降趋势),美国为19.3%。

2)中口径:考虑税收、社保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大部分年份高于中国,美国仍在趋势向上,而中国税负显现向下迹象。

2014年中国为23.5%(2016 年22.5%),美国为25.2%。

3)大口径:考虑税收、社保、非税的情形,美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于中国。

2014 年为26.8%(2016年26.4%),低于美国8.2 个百分点。

4)全口径:中国有四本预算,全口径下的宏观税负水平2009 年起中国超过美国,但主要源于中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近年迅速增长。

2014 年中国为35.5%,略高于美国0.5 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继续清理非税收入,提高税收占比;逐步提升税收法律级次,实现税收法定;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改变企业税负感重的状态;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可抵扣的项目,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遵从度,明确个税改革的目的;改革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构建地方税体系;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实现所有企业的公平竞争。

一、研究中美税制需厘清的几个基本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财政新的定位,即“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税越发得到重视,尤其今年以来“整顿财政”、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举债终身负责”更引起对财税的关注。

财政一般包括预算、税制和中央与地方关系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本文侧重从中美税制比较出发展开研究。

研究税制,需厘清几个基本问题。

1、税收的高低水平是一个国家民众的政治经济选择,并非高水平必然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低水平必然好。

税收是国家为提供公共产品取得的收入。

民众通过公投或者代议制选择一定水平的公共服务,进而匹配相应水平的税收和赤字、债务(未来的税收)。

过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必然意味着较高的税收负担,税制和税收水平的形成最终是一种政治经济选择。

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也决定不同的税制,发展中国家侧重于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建设,更倾向于采用商品税、流转税,发达国家侧重于社会公平,更倾向于采用所得税、财产税,通过超额累进税率调节不同阶层的收入。

不同制度条件下的收入来源不同,比如,中国的城镇土地属于国有,且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因此相对英美国家而言,政府收入中还有土地出让收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2、税收并不必然构成企业的成本,企业缴纳并不代表企业负担,企业并不只考虑税收高低而决定投资与否,最根本的是考虑投资回报率,税收只是企业的综合成本之一。

在不同的税制环境下,企业和个人作为纳税主体缴纳的税收比重不一样,但是企业作为纳税人并不意味着企业是税负的最终承担者,有可能通过有利的市场地位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税费可以转嫁,则并不构成企业的成本,因此需要考虑税负的转嫁问题。

企业在三种情况下难以转嫁税负:一是直接税的情况;二是间接税下难以取得可抵扣的凭证;三是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而难以提高价格。

税负的上升或下降并不构成企业决策的决定性力量,企业最终考虑的是综合成本,是经过对人工、材料、水电燃气动力、税费等加总后的投资回报率。

3、税收遵从度、税率与税收交织,因此单个税种的税率高低不能被认为合理与否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避税的动机越强,税收遵从度越低,导致税基反而越小,税收越少。

4、税收的分类并非绝对,只是多角度观察税收结构的工具,因此直接税、商品税、流转税比重的高低也不存在合理的值和区间。

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商品税与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资源税类、特定目的税类。

根据是否可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收的归属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缴纳的主体可分为企业还是个人缴纳;根据实际负担的主体分为企业还是个人实际负担。

当公共服务水平既定之时,税收总量和赤字、债务也既定,因此,降低间接税则意味着需要直接税来弥补。

5、税收的目的决定税制改革的方向,税制向何处去取决于税收目的。

税收的基本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在收入功能实现后公平分配等功能的重要性才更加凸显,因此不同的税收目的决定税收废立、改革的方向。

诸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提高还是下降反映的是不同税收目的,提高意味着该税的目的是调节公平,降低意味着该税的目的是筹集收入,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进入纳税范围同时也提高居民纳税意识。

6、降低税费、提高福利水平、控制赤字和债务是“不可能三角”。

单纯看降低税费符合降成本的要求,提高福利水平符合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要求,控制赤字和债务符合防范风险的要求,但三者却不能同时成立,需要谋求平衡。

二、中美税制概况1、中美税制:分税制与财政联邦主义中国现行的分税制产生于1994 年的改革,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主要包括影响范围涉及全国的税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如关税;地方税的税源大多分散,地方政府拥有更加充分的信息,适宜地方政府征收,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目前共17 个税种,由于税种相对于五级政府而言数量有限,不可能采用每级政府固定以某个税种为主的方式分税,因此,分税制主要是就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而非五级政府之间。

为均衡各地财力,中央对地方政府实施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统筹使用,一般转移支付占比提高。

1)中央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使用的税种,各级地方均设立国税部门,但由于实行垂直管理,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

包括: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车船吨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还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所得税归中央。

2)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收入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的税种。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税局征收)、资源税。

增值税由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

企业、个人所得税由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