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桥跨铁路防护棚架建筑施工办法 (最新的)

大桥跨铁路防护棚架建筑施工办法 (最新的)

精心整理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月江大桥上跨宜珙铁路铁路防护棚架施工方案二分部(K14+053~K20+702.53)编制:复核:审核:1、编制依据 32 33 (5)485、质量保证措施 (13)6、安全保证措施 (14)7、应急预案 (16)宜珙铁路防护棚架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赵场互通至绥庆互通段(2)铁路建筑限界相关规定(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7)(8)(9)(10)《钢结构设计规范》((11)2、工程概况(1)K19+443-K19+742;右K19+442.5-K19+764321.5米,本桥平面位于R=50002﹪,纵断面位于R=8000米的竖曲线上;墩台4联:2*25+3*40+(25+40)+2*25,右幅共4联:2*25+3*40+(25+40)+3*25;上部结构第一联及第四联采用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第二联及第三联采用预应力砼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0、9(左幅)、10(右幅)号桥台采用U型台、扩大基础,2-6号桥墩采用双柱式变截面空心墩、群桩基础,1号、7号、8号、9(右幅)号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

本桥其中第7跨上跨跨宜珙铁路,跨度为40m,桥梁轴线与铁路轨道中心线交角75.4度,高速公路桥梁斜交正做。

其桥墩边缘距铁路轨道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为13.64m,梁底至铁路轨顶的最小距离为44.3m。

既有铁路为宜宾与珙县之间的货运铁路,铁路设计为单股道非电气铁路。

(2)月江大桥跨既有线的桥墩为6#、7#(左右幅),6#基础按端承桩+承台设计,7#基础按端承桩+地系梁设计,6#、7#设计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但因现场实际地形条件限制,我部拟采用人工挖孔进行施工,其中6#主墩(左右幅)为8-Φ1.8m桩基,桩长为18m、地系梁高1.8m;7#墩(左右幅)为4-Φ2.2m桩基,桩长为22m。

6#墩简支T根据实际情况和以上表格,我部将采用特级等级。

(2)施工防护棚架总体设计通道由C25钢筋砼基础、钢结构管柱采用φ400,壁厚9mm的钢管立柱,横梁采用工40工钢、分配梁采用28槽钢、5cm厚木板或符合要求的其他材料作为顶板、安全标识等六部分组成防护棚沿既有线布置长31m(24.5/sin75.4+14.8/tan75.4=29.17m),净空6.5m,净宽7m,总宽7.8m;总体结构形式见附图:①基础基础C25为1.2m×1.2m×1.5m基础高出地面50cm共计12个,基础平面尺寸为120*120cm,埋深1.5m12个,基础平面尺寸100*100cm,埋深1.5m。

②立柱,壁厚9mm钢管立柱,立柱间距为6.5m+6m*3+6.5m,立柱通过4个φ24mm的地脚螺栓与基础焊接。

每根立柱外侧均应设风撑,风撑采用∠100*6角钢制作,一端与立柱顶焊接,另一端与风撑基础预埋的钢板焊接。

每两根立柱安装剪刀撑,采用4根∠100*6角钢制作,两端与立柱焊接,角钢交叉点亦进行焊接。

③支架角钢连;示灯应持续亮灯;在防护棚架两侧50m、100m、200m处设置警示标志;钢管立柱两侧张挂安全网。

4、防护棚架施工(1)基础施工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人员准确放样出基础中心位置;采用人工开挖基坑,挖至设计位置后对基础标高进行复核;基底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20kpa,若基底有软弱层应挖出;标高及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时,灌注混凝土,浇注至基顶时安装预埋件,预埋件的位置误差控制在1cm以内。

在基础施工开始前,先在铁路路肩附近按10m一处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进行位移(2)立柱安装施工立柱安装必须在线路综合维修天窗内进行。

按照设计要求在制作场制作立柱并进行编号,出场前进行试拼装,检查螺栓孔位置与预埋螺栓位置是否对应,合格后按照施工计划将立柱运抵现场,吊装前生产副经理到达现场对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安全员、技术员、驻站防护以及现场防护要到岗到位;立柱吊装采用25T 吊车;在立柱上安装拉绳,以便立柱对位以及防止立柱倾向线路一侧;立柱对位后立即拧紧地脚螺栓,并安装风撑及剪刀撑。

(3)纵梁安装施工接头。

纵梁吊装采用25T梁上滑动。

(4吊车同时进行,由于横梁是两根工字钢连成一片,加中横梁吊装前在两端各设一根拉绳,以便横梁对位。

横梁对位后应立即安装与纵梁连接的U形螺栓。

横梁安装好后,在横梁下方接触网上方悬挂规格为1m×6m的防电板,防电板通过绝缘尼龙绳与横梁工字钢绑扎牢固。

垂直天窗暂按30分钟计,每台吊车在天窗点内可吊装2组,共需要5个垂直天窗点。

(5)防护棚顶安装防护棚顶安装内容包括:方木、跳板、防水橡胶垫、密目网、防护栏的安装。

棚顶安装需要的工具、材料由25T吊车调运,吊车必须停放在封锁线路的外侧,吊臂不得跨越行车线。

待工字钢横梁铺设好后,方木、跳板铺设到位后立即用8号铁丝与横梁焊接的钢筋头固定。

棚顶防护栏的施工结合方木、跳板铺设同时进行。

(6)防护棚架综合接地防护棚横梁与纵梁、纵梁立柱间焊接1根Ф12mm应大于5Ω(7)验收(8)防护棚架拆除施工立柱②拆除步骤及方法:a、全面检查和清理棚顶的任何附着物,如混凝土块、螺帽、扣件、木块等物,将小杂物全部袋装,人工运离防护棚顶面。

b、拆除工作应按照由线路中心线、由跨铁路桥中心向两侧的顺序进行,拆除的构件由25T吊车配合吊运至安全位置存放。

c、拆除横梁。

方法步骤及方法如下:先吊出跨铁水平投影以外的横梁;在防护棚架两端路肩上固定4台5t卷扬机(每端2台,每侧纵梁端1台),在天窗点内人工配合卷扬机将跨铁投影下的横梁沿纵梁拖拉至跨铁路桥投影以外,然后利用25T吊车吊出横梁。

为防止横梁在纵移时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纵梁外侧的横梁端部设置限位构件。

纵梁拆除应从中部向两端进行,规划好要拆除的纵梁段,在两端设置拉绳,将吊车钢丝绳安装可靠后,拆除纵梁与立柱间的连接螺栓,用气割割断拆除段与相邻段的连接,然后将拆除段调运至安全位置堆放。

d、纵梁拆除后,应立即拆除其下部的立柱。

立柱拆除必须在综合维修天窗点内进行,拆除方法如下:天窗点前先在立柱顶端固定两条拉绳,然后拆除风撑及剪栓,用吊车将立柱平移至安全位置。

e除。

(9)施工注意事项:①钢结构应严格按照(GB50205-20011大样加③构件焊接要求:ab开250mm以上;角焊缝其焊脚尺寸要大于较薄件的厚度,其焊缝长度等于构件搭接长度,一律满焊。

④结构安装前应对构件进行全面检查,如构件的数量、长度、顺直度,安装接头处螺栓孔之间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⑤结构吊装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构件发生过大的弯曲变形。

⑥结构吊装就位后,应及时系牢支撑及其他联系构件,保证构件的稳定性。

所有上部结构的吊装,必须在下部结构就位、校正并系牢支撑构件后方可进行。

⑦钢结构的除锈和油漆:构件涂装前必须进行表面除锈处理;油漆采用红丹底漆,醇酸调和面漆各两度;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油漆维护。

⑧上报棚架架设、拆除等工序的具体时间和方案,提出具体要点计划书,利用获批的“天窗”时间进行安全防护棚架的施工。

⑨在桥梁施工期间,每月一次利用停电封锁时间,对防护棚架防水层进行安全有线设置45、质量保证措施(1)基础:基础浇筑时应注意振捣质量。

同时检查地面排水系统是否完善,以防水浸泡基础。

(2)立柱搭设:检查支柱与基础连接、竖直度、支柱连接否牢固可靠。

(3)支架搭设:检查工字钢、槽钢、立柱间连接牢固性。

(4)顶板铺设连接:检查木板间、木板与分配梁槽钢连接牢固性。

6、安全保证措施(1)成立安全保畅领导小组用,做好施工前的铁路安全保畅技术指导工作,负责铁路安全保畅的对外协调。

④审核铁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如实上报发生的事故并处置,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⑤认真检查、审核铁路安全保畅资料,施工中实施监督管理,督促检查施工日常工作,收集、管理、监督交通安全保畅措施的落实情况。

⑥组织现场安全保畅生产协调会,检查报告情况;组织安全保畅学习和教育。

严格按照铁路相关部门安全保畅工作要求执行,服从铁路安全保畅管理。

同时严格服从各相关部门的监管。

(3)小组成员职责分工①项目经理是铁路安全保畅第一责任人,负责铁路安全保畅领导小组的总指挥工作。

做好保障。

拖鞋进行作业。

(4)施工过程④现场施工作业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看守。

安全员必须身穿黄色马夹和佩带红色袖标等防护用品。

⑤支架搭设人员要持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方可进行操作。

⑥操作人员上下架子必须有安全可靠的爬梯,爬梯应设于支架外侧。

⑦安全棚架搭设完成后,必须有监理、铁路部门、安监部门、项目部、施工队负责人现场验收,挂出验收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5)使用过程①应定期检查通道基础、立柱、支架、顶板间连接牢固性。

②在防护棚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防护通道内应按要求设置灭火器。

③跨线施工时,严禁施工人员向下乱扔杂物。

7、应急预案(2)工作职责安质部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监管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

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急响应工作,调集抢险力量,并指挥进行抢险救灾、物资转移,及时与总监办、铁路相关部门及外部救援力量,如110、120等部门取得联系;事故处理完善后,形成书面材料报监理、业主及其他相关部门。

(3)应急准备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熟悉应急处理和响应程序。

各种应急器材准备要充分,认真研究部署位置,确保及时到位,加强对抢险物资、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保持现场的通讯、交通畅通,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传递,抢险人员、设备能及时介入,实施有效救援。

(4)应急处理和响应工作程序立刻组织人力疏散人流,组织交通。

②应急业务组成员应在15和应急处理工作。

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5以确保人员生命为第一原则,其次是控制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尽量避免造成二次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