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 ppt课件
2020/11/13
20
药液外渗处理途径
二、冷、热、湿敷
1、冷敷
• 作用机理:使局部血管收缩,减缓局部水肿,减少药物吸 收和扩散,抑制局部炎症。
• 方法:外渗24小时冷敷。每次20~30 min,间断冷敷。
2、热敷
• 作用机理:消肿止痛。
•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化疗药物 外渗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葡萄糖酸钙等外渗治疗 均收到很好的效果;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草酸 铂等。
止痛之目的,同时可中和药物的浓度,减少对组织的刺激作用。 • 地塞米松:可阻止溶酶体的释放,阻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质的释放,
减少炎症的扩散,促进组织的修复。 • 维生素C: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能促使组织产生细胞间质,减少毛细血
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参与解毒、抗组胺、抗感染,有类似和增强皮质激 素的作用,促进伤口组织生长愈合。 • 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与排 泄。
• 方法: 33-50%硫酸镁,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面积周 围2-3cm。
• 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2020/11/13
22
药液外渗处理措施
• 立即停止药液注入,保留针头尽量回抽药液,以减少药液 外渗量。评估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及外渗量 皮肤颜色、温度、疼痛性质。
• 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 25%-50%硫酸镁或75%-95%酒精湿热敷,温度50℃左右 ,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2020/11/13
17
药液外渗处理原则
• 药液外渗处理原则 通过各种途径稀释外渗药液、阻止药
液扩散、止痛、拮抗外渗药液刺激作用。 抬高患肢 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 。超过24小时以上,则往往造成局部难以 逆转的慢性损伤或后遗症。
2020/11/13
18
药液外渗处理途径
一、局部封闭 • 局部封闭药物及作用 •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可阻断药物对神经末稍的刺激,达到局部麻醉
14
常见药物
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非化疗药物外渗
药物种类 1、高张性静脉营养制剂 2、TPN,50﹪葡萄糖,10﹪葡萄糖 3、造影剂 4、血管收缩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5、刺激性大的药物:新青霉素Ⅲ
2020/11/13
15
在ICU内应该是属于第二类居多,渗漏后对血管组织 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有:2020/11/13 Nhomakorabea19
药液外渗处理途径
• 封闭方法
• (1)封闭部位:在穿刺部位和肿胀范围呈点状或扇状封 闭。
• (2)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 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 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 (3)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封闭可以 根据面积来,S≤5CM2为轻度外渗,局部环封1-2次,两次 间隔6-8h,S≥5CM2,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 以后酌情处理.
概述
•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可
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
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溃疡
可深达肌腱及关节,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造成
功能丧失。
药物外渗原因
一、患者的因素:新生儿、婴幼儿、老年患者 二、药物的因素: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三、疾病的因素: 四、技术的因素:
药物外渗原因
疾病的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 接
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
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
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药物外渗原因
技术的因素: •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经
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护理人 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分类
• 化疗药物外渗 • 非化疗药物外渗
分度
•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
痛 • 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 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
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
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 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2020/11/13
• 方法:33%或50%硫酸镁湿热敷,温度40 ℃~50 ℃,24 h 持续使用;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湿热敷。
2020/11/13
21
药液外渗处理途径
3、湿敷:
• 作用机理:高渗溶液使外渗药液被吸出。硫酸镁属盐,其 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而50%硫酸镁溶液对组织液而 言则相应地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 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 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 疗作用。硫酸镁可以拮抗钙离子,而钙离子是参与平滑肌 收缩的,因此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平滑肌 ,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水肿也就减轻。 而大血管平滑肌含量少,所以主要用于表浅炎症。
药物外渗
殷爱莉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 钾、七叶皂甙钠
•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 剂、10%氯化钠
• 4、其他:可达龙、米力农、硝普钠、硝酸甘油、 乌拉地尔等
2020/11/13
16
药物外渗的处理
• 输入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 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均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