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4、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4 走进纽约
【教师寄语】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描写景色采用的不同视角,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仔细品味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领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

【学习重点】
学习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纽约的心理状态。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延安人。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关于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一)我能利用注释、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巉.岩蒿.草擎.天骤.降砭.骨镢.头
烙.印迢迢
..喧嚣.倏.忽分道扬镳.杂沓.(二)课文相关知识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

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

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

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 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二、合作探究
(一)文章成功的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

请你说说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并分析其好处。

(二)本文语言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急促的语言节奏反应纽约紧张的生
活节奏;运用叠词、叠句、排比句加强气势和力量;用奇妙生动的比喻、夸张形象逼真的描
绘纽约。

请你跳读课文,选出你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试加以分析。

(三)品读第三段,请你说说这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课后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请你说说这篇游记的特点有哪些?
四、【当堂测试】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说不尽的纽约》(节选)
既然是一座城市,就必定同时有喜欢她的人和不喜欢她的人。

喜欢她的人当然主要是醉
心她的繁华。

我的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总是不断地提醒我到纽约来一定要注意她“好”
的地方。

尽管我清楚我来纽约并不是对那种情迷都市的生活进行朝圣的,然而当刚下飞机的
夜晚朋友驾车带着我驶过Queensboro桥时,曼哈顿岛的灯火辉煌还是让我也差点也忍不住
跟着煽情了一把。

我从小在大城市长大,也去过一些有名的大都市,并不是没有见过高楼大
厦和万家灯火,然而能象夜晚的曼哈顿那样集中规模体现横向和纵向立体组合光影效果多
见。

一片夜幕中只见灯影长岸、遥映星空,这时如果你驾车飞弛过横East River上的布鲁
克林大桥、曼哈顿大桥、或Queensboro桥等中的任何一座,那感觉都如同进了一个特大号
的迪斯尼太空飞车。

记得出国前准备托福上强化班时曾和老师侃到纽约,老师谈到他曾向他
的一个朋友询问到纽约的感受,那位朋友兴奋地回答说:“那就象到了月球。

”虽然那位朋
友的忘形令人不敢恭维,但此时可以肯定的是,“月球人”确实更加会利用夜晚来展现其特
有的魅力。

冬天的纽约白天尤其短,一到下午四五点天就黑了,然而真正的生活也许才刚刚
开始。

无论是挑灯鏖麓、彻夜搏击,还是纸醉金迷、秦淮风月,总之这里似乎储备着一切都
市不眠之夜所需的动能和刺激元素来吸引着为之向往的人们,看来“都是月亮惹的祸”。

1.从内容上看,两段文章都写了____________,尤其抓住了__________的特点来描
绘。

2.文段(一)从表现的手法上来看,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

请在文
中勾画出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3.文段(二)中,作者直接描写“万家灯火”的语句是_____ _____,
____ 、_ __。

作者的感受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来描绘。

(请用原文回答。


4.你怎样理解文段(二)中“总之这里似乎储备着一切都市不眠之夜所需的动能和刺
激元素来吸引着为之向往的人们,看来“都是月亮惹的祸”这段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