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处理烧毛工艺

前处理烧毛工艺

前处理烧毛工艺一、烧毛机的功用纺织厂织好的织物,在坯布表面和经纬纱之间存在许多绒毛,在印染加工会产生好多问题:1、织物易吸尘沾污,影响光洁和美观。

2、染色时易沾在滚筒上,使色泽不易均匀。

3、绒毛落入染化料溶液或浆液中影响加工质量。

4、织物有绒毛存在,很难印制清晰的花纹,特别是精细的花纹。

5、绦棉混纺织物上存在绒毛,因穿着磨擦易起球等由以上可见,对绦纶、维纶、腈纶等混纺织物,其烧毛更为重要。

二、烧毛机的种类:根据烧毛的方法和采用的热源不同,分类如下:1、热板烧毛机,按热板的形状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铜板烧毛机、圆筒烧毛机、电热板烧毛机等。

2、气体烧毛机,按热源的不同,可分为煤气烧毛机、石油气烧毛机等;按火口的排列形式不同,可分为立式烧毛机、卧式气烧毛机等。

三、工艺程序(烘干)——刷毛——烧毛——灭火(可惜无法附图)四、注意事项1)、为提高烧毛效率,织物在烧毛前进行均匀烘干,使含水率在5%以下,但如烘干不匀或烘干效果不好,会影响烧毛效果。

2)、除稀薄和提花织物外,在烧毛前应刷毛。

3)、刷毛辊要定期清洁,防止纱头等缠附表面,影响刷毛效果。

4)、织物入机,应不使左右歪斜、卷边、折皱,防止产生烧毛不匀疵病。

5)、使用气体烧毛机烧毛,应经常检查火焰色泽,遇火焰跳动摇晃或色泽不正常,说明空气和可燃性气体比例不当,应调节两者比例。

6)、经常检查出布质量,主要是织物烧毛效果;也要注意局部或连续性疵病,如烧毛不匀,破洞等。

涤纶混纺布更应注意织物落布温度、手感和布幅收缩情况。

如烧毛过度,一般会发生手感发硬,布幅收缩过大,断裂强度特别是撕破强度显著下降。

五、疵病现象产生原因克服方法一)、烧毛不净1.内焰与布距离过大,铜板或圆筒温度不够解决办法:调节内焰高度或提高铜板、圆筒温度2. 车速过快解决办法:减慢车速3.烘燥、刷毛装置未发挥作用解决办法:清洁毛刷与金刚砂辊,调整与织物的接触面提高烘燥效果(二)、烧毛过度(烧焦,涤纶变硬或熔化,或布幅收缩过多)1. 烧毛时温度过高或织物稀薄,火口多解决办法:调节火焰温度,调整烧毛面次数2.涤纶、维纶混纺布烧毛时,织物温度过高解决办法:加强火口间的吹风冷却3. 车速太慢解决办法:加快车速(三)、烧毛不匀(烧毛条花或左右不匀)1.火口阴塞或变形,铜板、圆筒表面不平解决办法:疏通火口或校正火口隙缝,或刨平火口两侧铁板2. 铜板、圆筒两端温度不一致解决办法:锉平铜板或车平圆筒3. 布折皱解决办法:改进操作调节进布张力导辊,保持吸边器灵活(四)、烧毛破洞或豁边1.拖纱、边纱、棉结等燃烧后及时熄灭解决办法:缩短火口与灭火距离2.火星落在布面上,未及时熄灭解决办法:调换雾化喷头或提高气化温度,汽油气化不良,有油滴喷至布面解决办法:3.车速太慢解决办法:加快车速六、烧毛联合机主要单元机1、刷毛箱2、气体烧毛机3、灭火箱4、轧车退浆简介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

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

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

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

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编辑本段退浆方法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

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

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 C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

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 C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

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

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a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

淀粉酶退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

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 C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

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

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

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9.5~10.5、有效溴浓度为0.5~1.5 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

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1、退浆退浆是织物练漂前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可去除织物上的浆料,而且可除去棉纤维上的部份杂质。

退浆应根据织物上浆料组成成分和产品特点选择,以提高退浆效果。

织物经退浆后,一般要求退浆率在80%以上,或织物上残浆量少于1%。

2、煮练煮练能去除棉籽壳和纤维素的共生物及布上残留的浆料,使棉布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吸水性,以利后加工。

粘纤、富纤布由于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已经过烧碱和漂白处理,天然杂质较少,一般在加工时仅需进行退浆、漂白,去除织物上浆料和沾污物,进一步提高白度,不需煮练。

而维纶、涤纶、腈纶本身不需煮练,它们与粘纤、富纤的混纺布或涤腈混纺布也不需煮练,但与棉的混纺布,由于棉纤维含杂多,需煮练。

但维纶在高温浓碱作用下,经过长时间处理要泛黄变硬;涤纶在高温浓碱中纤维表面会发生不同程度浸蚀作用。

经过煮练后棉半制品,毛细管效应要求在8 cm/30min以上。

3、漂白棉布经过煮练后,一般还残留天然色素及部分杂质,影响成品白度和色泽鲜艳度,因此除部分染深色产品外,均需漂白。

漂白既能去除色素,又在不同程度上去除棉籽壳和含氮物质等杂质。

漂白后的半制品白度,一般要求达到85% (以BaSO4 作100%)以上。

、常用工艺方法的品种适应性及优缺点1、常用退浆方法的品种适应性及优缺点1.1酶退浆1.1.1酶退浆用于以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各类织物,特别适用于以淀粉为主上浆的粘纤、富纤布以及用于染色苯胺黑棉布的退浆厂1.1.2酶退浆优缺点1.1.2.1去除淀粉浆料效果较佳1.1.2.2. 时间短1.1.2.3. 天然杂质去除较少1.2酶酸退浆1.2.1酶酸退浆用于上浆率较大,退浆要求较高的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棉布、粘纤、富纤布等织物退浆1.2.2酶退浆优缺点1.2.2.1去除淀粉浆料较净1.2.2.2.酸退浆时,如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会造成织物损伤1.3碱退浆1.3.1碱退浆碱退浆用于以化学浆料(如PVA等)上浆以及化学浆料为主与其它浆料混用上浆的各类织物,用于以淀粉或淀粉为主、上浆率较低的织物1.3.2碱退浆优缺点1.3.2.1酶酸退浆烧碱可利用煮练或丝光废碱,成本低1.3.2.2.可除去棉纤维上的部份杂质1.3.2.3. 用淀粉上浆织物碱退浆的效果不如酶退浆1.4碱酸退浆1.4.1碱酸退浆用于淀粉及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棉布,用于含杂较多的棉布,如低级棉布等;用于对渗透要求较高的紧密织物,如府绸等1.4.2碱酸退浆优缺点1.4.2.1.去除棉纤维杂质及矿物质效率较高,并能提高半制品白度和吸水性1.4.2.2. 半制品周转时间较长]1.4.2.3. 适宜于绳状加工1.5氧化剂退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氧化剂退浆适用于以PVA以及PVA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合纤纯纺及混纺织物1.521.退浆迅速且效果好,并有部分漂白作用1.5.2.2. 双氧水-烧碱退浆法对纤维素纤维有部分损伤1.5.23用料多,成本高2.1、煮布锅煮练2.1.1工艺程序:轧碱--进锅--煮练--水洗2.1.2注意事项2.1.2.1轧碱前布含水率力求减少,以免冲淡碱液2.1.2.2煮练用水硬度超过120ppm时,应先用磷酸三钠软化后使用2.1.2.3 ]练液应定量加入,不宜过多,在蒸汽供应不足时更需注意。

2.1.2.4加压煮练起压前,锅内空气必须排尽,以免产生氧化纤维素。

2.1.2.5煮练染色坯布,特别是厚重织物,练后排液不能过急,必要时锅壁宜衬布,以防擦伤织物。

2.1.2.6维纶维的皮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被摩擦而损伤,所以绳状穿布路线应避免小转弯。

2.2、平幅轧卷汽蒸煮练2.2.1、工艺流程:轧碱--汽蒸打卷--保温汽蒸--退卷--水洗2.2.2注意事项 .2.2.1轧碱宜用多浸多轧,增加碱液渗透,最后一道轧车压力要松,增加织物上带液率, 以利于提高煮练效果,但以控制打卷时无碱液挤出为度J ——2.2.2.2织物上卷和保温过程中,要开启汽蒸箱的直接蒸汽,使箱内温度保持汽蒸温度。

但棉维、涤棉混纺布采用保温法工艺时,可不开蒸汽。

打卷时严防起皱,如造成皱条,后工序很难消除。

2.2.2.4打卷时,布卷要整齐,布卷不齐,易产生边皱或局部风干。

3.1、次氯酸盐漂白:3.1.1、主要包括NaCIO和Ca(CIO)2 (漂白粉),但用漂白粉,织物易产生钙斑疵品,一般都用NaCIO。

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特点,但工艺控制应严格。

3.1.2、工艺程序:水洗一一浸轧漂液一一堆置一一水洗一一酸洗一一堆置一-水洗——(脱氯——水洗)3.1.3注意事项3.131、漂白织物丝光后复漂,漂液浓度应较初漂时降低有效氯30-40%。

3.132、常压轧碱汽蒸及低压煮布锅煮练的织物漂白时,漂液浓度应根据煮练效果适当增加。

3.1.3.3、一般织物漂白酸洗后,可不再用大苏打脱氯。

粘维、棉维混纺布由于维纶吸氯后不易洗去,因此漂白后,宜用大苏打脱氯,以防织物带氯烘干造成泛黄现象。

但如酸洗后未洗净,就用大苏打脱氯,则大苏打在酸作用下,析出硫磺,使布带淡黄色,难以洗净,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充分洗净,或改用亚硫酸钠。

3.1.3.3、次氯酸盐漂白时,漂液PH值如控制不当,结纤维不比纤维损伤较大,以PH为7时最严重,通常情况下,漂液本身PH为11左右,一般漂白时的PH 值可以达到工艺要求。

如煮练后漂白前经过酸洗的织物漂白时,必须把酸洗净,必要时可加烧碱或纯碱调节次氯酸盐供应液的碱度,以免脆损织物。

3.1.3.4、漂液温度的高低对漂白作用有较大影响,温度低,漂白作用缓慢;温度升高,作用加快,超过35度时,作用剧烈,纤维素纤维聚合度显著下降,故夏季宜采用降温或降低漂液有效氯浓度,并控制漂前织物的温度,冬季宜在漂液中用耐腐蚀不锈钢管通蒸汽入漂槽中加温或增加漂液有效氯浓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