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车间精整区域危险源辨识评价总结
一、精整区域概况:
1、工艺流程:
2、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有两台矫直机、七台剪板机、两台自动喷号机。
是轧钢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集团公司中板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生产线长度占的2/3,承担钢板的矫直、剪切、标识、收集和本区域设备的自检自修任务。
3、主要人员设置:
精整区域人员配备比较复杂,既有正式职工也有部分劳务工,其中生产线上有36名平阴工,12名钢结构人员。
四班三运转制。
二、辨识和评价情况:
1、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分厂下发的《关于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的工作
通知》,先在班组内部各个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做到全员参与,制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全体员工都要重视这次辨识工作,了解自己身边、自己岗位上存在的危险源。
2、根据各班上报的危险源情况,再组织由车间领导、熟悉工艺、设备情况的工程技术人员、各班生产骨干参加的辨识评价小组,认真组织评价人员学习危险源辨识程序及要求,并结合2011年的辨识情况、现场实际存在的危险源、职工在现场存在的习惯性违章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确保此次危险源辨识覆盖全作业岗位、全作业过程及全部作业场所。
3、在重点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同时,要侧重人、机、物、料、法、环六大环节中的人、机、料、物、环的危险源辨识,使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更加充分、合理。
三、辨识评价单元划分:
辨识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充分性有直接的影响。
在对精整作业区辨识评价单元划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艺操作过程、正常运行阶段、检修阶段的各个环节。
为保证划分的全面性、合理性,督导组人员又在辨识前,现场对划分的作业活动单元进行了逐一对照确认,划分结果见下表:
四、危险源辨识
根据作业活动划分,督导工作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了细致的危险源辨识。
辨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行为、误操作、冒险作业等),设备设施、工具、物料等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不到位(包括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参考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训,对每一项作业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危险源辨识。
经整理、汇总,共辨识出各类危险源123条。
五、危险源评价
对危险源的评价采用MES打分评价法。
经打分评价,四级危险源40项,五级危险源83项。
六、下一步改进建议
从此次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中,发现我区域危险源辨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各岗位人员对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多人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这次各岗位人员辨识出的危害不够全面,存在应付车间工作的情况。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能力有待提高。
辨识工作中发现,很多现场生产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时,往往辨识的并不全面。
如忽视异常、紧急状态下的设备故障、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评价赋分不合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再就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方法。
车间就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3、危险源辨识的成果没有被有效的应用到安全工作中去。
车间班组应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结果的管理,要将其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各类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控,以有效控制期风险。
单位:轧钢车间精整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