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师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2分)1。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①一场大规模的空袭,使这繁华的城市 .②我真的怕他离开,刚刚摆脱了恐惧凄凉的感觉,再也不想品尝这的滋味了。
③父亲看完后一言不发,用毛笔写下几行字给我:“不要搜章逐句,不要无病呻吟,力戒做作,惟陈言务去。
"A.面目全非茕茕孑立矫饰 B。
改头换面茕茕孑立掩饰C.改头换面举目无亲矫饰 D.面目全非举目无亲掩饰ﻩ【答案】A【解析】面目全非:形容事物变化很大.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孤零零的,四处游荡。
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此喻意的选项是2.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 )(2分)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答案】D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A。
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B。
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C.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D.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ﻩ【答案】Bﻩ【解析】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
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①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②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③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⑤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③⑤②C.④②①⑤③ D. ③②①⑤④【答案】Dﻩ【解析】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
题中承前讲月亮,先选③;“她”指月亮,选②;从⑤“更出落得精神”,推出①⑤;从后文“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推出④为最后。
5.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2分)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
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
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改写自郭亚维《哈佛校训给大学生的24个启示》)A。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C.莫因专业蒙蔽真相B.审慎辨析言语歧义D.勇于质疑权威观点【答案】A6.下列有关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判词说的是贾府中看穿人世幻灭而遁入空门的惜春。
B。
《红楼梦》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以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C。
荣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安排的排场,宁国府迎接元妃省亲的盛举,把贾家的富贵权势充分表现出来,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也从此走向衰竭.D.《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如贾府四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应叹息”四字,寓有深意。
【答案】Cﻩ【解析】荣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安排的排场,宁国府迎接元妃省亲的盛举,应将荣国府和宁国府对调位置二、文言文阅读 (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③有余而无穷。
屏④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⑤,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⑥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⑦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注】①负郭:靠近城郭。
负,背倚。
②常稔之田:常熟之田,良田。
稔,庄稼成熟。
③沛然:充裕的样子。
④屏:避退、隐退.⑤参大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⑥廪稍:官府发的口粮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⑦瘠: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①以养济群族.之人②士大夫之族.(《师说》)B.①日.食,人一升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C.①止乎一己而已②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D.①承其志.②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ﻩ【答案】BA:①族:族群;②族:类B:日:名作状,每天C:①止:副词,只是;②止:动词,停止D:①志:名词,志向;②志:动词,记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①以.其所入,给其所聚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B。
①承其志,如公之.存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C.①而.终其志②惑而.不从师(《师说》)D。
①贤于.平仲②不拘于.时(《师说》)【答案】BA:①介词,用;②连词,来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①介词,比;②介词,被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2分)①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③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④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⑤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⑥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A。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ﻩ【答案】A【解析】①②③④句是“义”的行为;⑤⑥句为齐侯赞赏晏子之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3分)ﻩ翻译: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分)翻译:自以为所有这一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拥有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分)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全文翻译】: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却贫困、关系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近城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
(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丧葬都予以资助。
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吃饭,每人供给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供给一匹绢.嫁女儿的给五十贯钱,女儿改嫁的给三十贯钱;娶妻的给三十贯钱,再娶的给十五贯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女儿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十贯钱。
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粮食,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
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给。
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当初,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后来他担任了西部边境的统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
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时一样。
他虽然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敛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
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平仲坐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富贵之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母系的亲族,没有不在衣食上丰足的;妻子的亲族,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点火做饭。
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于是齐侯端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
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侯了解贤能,以及桓子能认错服大义;又仰慕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井然的次序.先是父系亲族,其次母系亲族,再其次是妻系亲族,然后推及到那些关系疏远的贤士。
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
"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
现在从范文正公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恐怕胜过了晏子。
唉!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华丽,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仅仅是为满足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他家大门的人,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于帮助疏远的贤者呢!那些地位在他们之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也仅仅是为满足一己私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