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如何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2013年 前3季度
抗菌药物管理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联系
• 抗菌药物应用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细菌耐药特点的改变 • 与社区获得性感染相比,健康护理相关性感染患者更容易出现耐药 • 之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健康护理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耐药菌株感
染 • 耐药率较高的医院同时也是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医院 • 抗菌治疗时间延长,可增加耐药菌株的定植
评价方法
•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意义 半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
等级评价----基于分布
定量评价
指标的综合---将不同的性质的指标相加----加权平均---寻找权重 Delphi Weight v.s. Statistical Weight
定性评价
▪ 无适应症 未用药----------合理 用药----------不合理
2011年5月份开展抗菌药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后
80
71.2
70
60
5040使用率 30(%)
20
10
0 2006年 全年
72.9
2007年 全年
70.9
2008年 全年
67.3 61.4
69.6
开始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09年 全年
2010年 全年
2011年 全年
48.9 49.2
2012年 全年
宏观指标:使用率和强度 优点:容易获得,反映全局 缺点:非(直接)合理用药指标
微观指标 优点:直接反映合理用药水平 缺点:评价专业性强,需要合适的评价工具 评价结果可能受抽样方法影响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 合理性评价的作用 现况 (摸底) 干预 (措施) 效果评估(单项 综合)
▪ 合理性评价的环节 建立指标体系(问题的细分,定性指标,定量指标) 培训评价人员(评价的标准化,不同的人同一尺度) 评价实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
治活动的通知》
2011年4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2012年3月5日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4月24日
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
2013年5月6日
▪ 数据处理(指标的综合,比较,效果评价)
合理性评价的项目
一级指标------判断是否有适应症 无:直接评为不合理 有:按下表继续评价
二级指标
1 药物选择错误 2 单剂量错误
3 用药次数错误 4 溶媒选择与用量错误 5 用药途径错误
6 联合用药不合理 7 术前用药时间错误 8 术中追加不合理 9 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 10 更换品种不合理
➢单纯追求指标 ➢二级医院情况不乐观,认识不够
简要回顾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常态化,制度化,持久化
运动式 整治结
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2011年至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如何建立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常 态化管理的有效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综合管理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指标管理
集各相关学科 丏业技术人员
组成团队
实现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 的有效管理
长期有效的管 理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包括合理选择抗菌 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治
疗持续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点
制度管理
–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建设跨部门、跨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团队 – 规范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限制抗菌药物品种、处方权
分析评估 干预
加强相关科 室建设
科学合理地 完善各项规 章制度措施
科学制定各 项指标
建立用药评 价标准和评
估体系
制订有效的 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提高科学 管理的质
量
建立抗菌药 物管理小组
管理的 核心
抗菌药物 处方权限
管理
控制耐药
规范管理 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单纯降低使用 强度DDD消
物,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严格控制和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规定了建立和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简要回顾
至 2010年从全国监测情况反映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201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 抵御耐药性: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简要回顾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医生工作站、电子医疗文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级授予处方权等限制抗菌药 物处方,合并患者微生物学数据、敏感性、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变态反应 和治疗费用等功能帮助选择抗菌药物
➢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抗菌药物用药监测和耐药监测可提高抗菌药物干预的靶向作 用,追踪抗菌药物耐药模式,鉴别院内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从而促进抗菌药物 的管理
六章,59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四章 监 督 管 理 第五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六章 附 则
抗菌药物丏 项整治活动强化 了对抗菌药物临 床用药的管理与 监督。
简要回顾
国家政府层面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行为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行 业的自律、自觉行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2年 全年
2013年 前3季度
数据来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简要回顾
2006年以来全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强度)
100.00 90.00 80.00
86.0
70.00 60.00 50.00 40.00 使用强度( 3D0D.0D0/100 人天) 20.00 10.00
0.00
72.1
抗菌药物。
专业技术人员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 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 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院内感染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医院应有效控 制感染,如医务人员注重手部卫生,加强清洁与 消毒;注意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 耐药菌株。针对多重耐药菌,普通抗菌药不能有 效治疗,这时就需选择对菌株敏感的抗菌药。有 效快速地控制感染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耗量
单纯降低使用 率
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目的
简单减少使用 天数(疗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减少治 疗费用
抗菌药物 应用管理 的目的
优化临床治疗
使抗菌药物所导 致的不良后果 (如毒性、二重
感染和病原体耐 药性)降至最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综合管理体系: 制度+指标+结
果评估分析
科学有效的干预 措施
学检查送检率 –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首次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3天内病原
学检查送检率
抗菌药物管理是一种多学科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多学科专家组成
感染性疾病 临床医师
接受过感
染性疾病 培训的临
床药师
临床微生 物学家
抗菌药 物管理 小组
感染控制 专家
院内感染
流行病学 专家
信息处理 专家
技术支撑团队建设
•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 循环的重要原因。
• 抗菌药物工作管理团队应与医院感染防控团队密切合作。 • 重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综合措施。 •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 • 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 在综合措施的干预下,保证大部分清洁切口手术通常不需使用
过程管理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使用顺序 – 基于耐药数据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教育培训 – 处方点评 –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点
指标管理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人次比例 –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人次比例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使用人次占比 –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使用人次占比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比 – 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占比
管理团队建设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经感染专业培训的临床
药师 临床微生物专家
医院信息技术专家
感染控制专家
来自医院行政部门的支 持
职责
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 录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集
制定基于本院耐药数据的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并执行
审查和监测抗菌药物的使 用
评估干预效果并监控依从 性
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
判断是否有适应症—有无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污染机会增多者;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或大血管,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 工关节置换等; • 高龄(>70岁)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肿瘤 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 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 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 感染原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点
指标管理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人次比例 –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 原则上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 冠脉造影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 心脏介入诊疗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 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首次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3天内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