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产学研合作经验及启示

美国产学研合作经验及启示

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及启示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自主创新。

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如何就地转化成生产力、服务经济建设一直是困扰我们合作发展的难题。

通过介绍美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范例,学习总结其成功经验,避免我们走不必要的弯路。

关键词:美国;产学研;成功经验;启示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

产学研合作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

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把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美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总结其成功做法,分析其成功原因,对于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积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美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作为产学研合作发源地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模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1科技工业园区模式“硅谷”、“Route 128”、“科研三角园”已成为世界高科技的代名词。

回顾“硅谷”、“Route 128”、“科研三角园”的发展历史,他们无一不是与产学研的成功合作密切相关。

波士顿的“Route 128”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领风骚,成为美国科技和工业创新的中心。

北卡罗那州的“科研三角园”依靠杜克大学、北卡罗那州立大学、北卡罗那大学Chapel Hill分校的科技资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型工业园区。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地处圣克拉拉县境内。

经过50年的发展,硅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研究园的兴建是密不可分的。

斯坦福研究园的建立得益于特曼教授的倡议。

他说服校方将校园中尚未开发的土地租给工业公司,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将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使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作为第—个科技工业园区,它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沿波士顿128号公路两侧新建了上千家研究和开发机构,汇聚成著名的波士顿128号公路科学工业园区。

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128号公路创造发明的摇篮,它通过产学研合作,对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发明创造的摇篮作用。

北卡三角研究园吸引了一批像IBM、爱立信、杜邦这样的大公司和美国环境与健康研究所等国家级的研究所,“三角研究园”同时带动了整个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成功的因素,用三角园区基金会总顾问的话来概括,即“以大学的研究力量为依托,以政府的支持为坚强后盾,剩下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了”。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个地理上具体的三角形只是个简单的外在因素,在“三角研究园区”发展和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三角关系,那就是“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相互关联、互动互补的三边关系。

2企业孵化器模式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

它孵化的对象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出来的是新产品和小企业。

美国NBIA(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对“企业孵化器”的定义是:在向新企业提供便宜而富有灵活性的场地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为管理、技术、融资援助牵线搭桥,提供与其他专家和企业家的交流机会等,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3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为技术拥有者,可通过向企业发放专利许可和进行技术转让来实现产学研合作。

专利是美国政府用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权利的一种制度,也是鼓励企业家对科研进行投资的一种手段。

美国专利的种类可分为3大类: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植物专利。

发明专利的有效期为17年,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为14年,而植物专利是一种特殊的专利,植物专利的有效期为17年。

4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高技术企业常常是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剥离出来的。

国外的实践表明,剥离是知识从实验室向市场流动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多少是衡量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发展模式。

5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高等院校是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在这些大学里,科研设备先进,人才济济,既承担培养高级人才的责任,又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

大学的科研机构除院系的研究实验室和独立研究单位外,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起作用的主要是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政府在大学内设立的工程研究中心。

美国的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虽附属于大学,但与企业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往往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

合作中心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1)是单一的有限的伙伴关系,即一个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形成的中心,这种形式目前占55%~60%;(2)是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进行的合作形式,这种形式目前占20%~30%;(3)是分布式的计划书式的方式,即IUCRC广泛与企业和大学以签定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

这种形式目前约占10%。

不过,从美国最近的情形看,现在正在不断扩大第二种形式的比例,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大学和工业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学和工业的密切联系。

二、美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奥利维尔·如恩斯在《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世纪》一书中写到:“第一项任务就是要理清大企业、政府以及日益壮大的高教领域如何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建立起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创造和管理一个新美国的。

在这种由公司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各种基金会共同组成的崭新的科研体系下,知识的创造者、推进者和应用者三方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共同发展出一系列认知策略……这一科研体系是‘美国世纪’的先决条件,因为正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而不仅仅是资本积累的力量,赋予美国在创造国内繁荣的同时在全球扩大影响的资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有其成功经验与基本规律。

1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基础毫无疑问,高校、科研院所已成为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主角,他们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每年产生数以千计的技术专利,创造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

如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非常多,仅2003年该校就申请了300多项专利。

由斯坦福大学的成果转化所诞生的世界知名企业有惠普、yahoo、google、SunMicrosystems、Silicon Graphics、Netseape、Cisco System等;麻省理工大学在这方面也相当突出,每年有大约150家与麻省理工大学有关的新公司成立,其中至少有10%的新公司是直接由该校的成果转化产生的;其他大学如华盛顿大学、乔治亚技术学院、威斯康星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技术转移方面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政府的政策和科研资金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一是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科技成果的应用问题,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Bayh—Dole 法案。

Bayh—Dole法案全称为“1980专利和商标修正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允许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及联邦政府合同下的科研项目,其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高校、非赢利组织及中小企业所有,而高校、非赢利组织及中小企业承担了确保这些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的义务。

如果某科技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未能有效地进行商业化,其产权将归政府所有。

产权转让所得归非赢利组织及中小企业所有,非赢利组织必须与发明人按一定比例分享所得。

二是科研经费资助。

绝大多数产学研合作比较成功的高校都从美国联邦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研究经费。

政府资金,特别是从美国国防部和国家健康协会获得的资金占高校科研经费的大部分。

国家科学基金也通过其项目给予了大量经费支持。

同时,美国政府要求11个联邦政府部门参加中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项目,5个部门参与中小企业技术转移(STIR)项目,参与方式为每年从其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支持上述两个项目。

2007年该项经费为20亿美元。

三是提供贷款、贷款担保及风险资金。

美国联邦政府1953年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贷款,或对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1991~2000年,SBA 帮助近435 000家中小企业获得超过946万美元的贷款。

1958年,政府设立了隶属SBA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对私营的和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并帮助提供资金。

1958~2000年,SBA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资本项目已投入了300多亿美元。

四是政府的其他服务。

除提供贷款、贷款担保及风险资金等硬件支持外,美国政府还对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软件服务。

如SBA与高校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建立了中小企业培训网,免费进行网上教育和培训,或直接进行电子咨询,或获得其他形式的技术支持。

3高校的办学理念在产学研成功合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观念上,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基础研究、培养学生,评价高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为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

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技术需求难以对接。

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及其聘请的第一位校长首先就明确了该校的建校宗旨,即与工业紧密结合,从而使其科技成果更加偏向于实用,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孵化出一大批高科技企业。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二流大学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明确地提出了要把大学办成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得力的措施推进这一办学思路,从而与硅谷一起成长发展和著称于世。

4前期资金的介入是促使高校创办企业的重要因素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前期资金的提供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政府科研经费的支持。

如前面所讲的SBIR及STTR项目经费的支持。

其支持方式分两个阶段:小试和中试。

小试阶段的支持额度最高为10万美元,中试阶段的支持额度最高为75万美元。

二是企业资金的支持。

美国的一些大企业为了保持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常常对高校的科研开发活动予以支持。

如AT&T公司,每年拿出数百万美元,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对美国一些著名高校的知名教授给予经费支持,由其进行自主研究。

三是风险资金的支持。

由于政府部门对产业化阶段的科技项目不提供无偿的资金资助,而产业化所需资金量又非常大,因此风险资金对高校的成果转化及创办企业极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