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从业人员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内容时使用的语言。
新闻报道一般是主持人、记者以第一人称进行报道,以明
确报道责任,因而在节目中往往需要交代报道者与报道语 言的明确关系。
在表达样式方面,新闻报道语言较多地采用讲述式,而一
般不使用宣读式。
新闻实况语言
是指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新
具有逼真性,增强传播的感染力。
可以将电视画面取景框以外的声音引入画面,拓展传播容
量。
可以发挥结构上的作用,提高节目转承的平滑度。 可以强化、放大、凸显声音对于人的主观心理的作用。
音响采录的要求
要绝对真实、自然;同时也要典型,一听就懂。这是对音
响内容的基本要求。
要清晰,不要变成噪音;音量要控制,不可干扰语言的声
制作录制的语言。
重点: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与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的区别。 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指的是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
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
重点: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的区别、字幕的作用
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与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现场录制的部分包括: 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在节目演播现场的即兴
串联、提问、评论,参与节目的嘉宾、被访者、节目参与者各种各样 的内容表达。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这些现场的声音语言被称为同期声,即与现场画
面同时录制的声音。
后期制作录制的部分包括:在演播室根据预先写好的文稿对节目进行
录制和配音,包括口播稿、解说词、旁白、画外音等。
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
画内文字: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往往会是重要的
有“画面叠印”、“一屏多画面” …等等。
声画关系
1.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同步,声音源于画面之中。如新闻人物的讲 话,记者出镜,记者对采访者的交谈等。
2.
声画分立:声音和画面相互关联,但不同步。如解说词和新闻现场,
会场的观众与节目的声音等
3.
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甚至可能是完全相 反对立的东西,处于两个完全对立的表现立场。然而两者之间存在 一种有机的联系。(新闻节目中少用)
的音响或后期配乐两种。
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语言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的叙事、传情、表达思想都
可以经由语言来完成。
广播语言
电视声音语言
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
广播语言
广播语言是口头语言的一种,一般被称为“规范化的口语” 。 平行规律:因为广播和收听是平行的、同步进行的,所以语言表达的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非语言符号:指的是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 味、颜色、图画等。
广播的传播符号
广播是听觉性的媒介,因此,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
号都是听觉性的。
语言符号:抽象音响语言
包括现场讲话的语言 和演播室讲话的语言。
电视声音语言
电视的声音语言可分为旁白和对白两大类。 所谓旁白,指的是为电视画面配的解说,对于观众来说,旁白就是那
些非电视画面中人物发出的声音语言。
所谓对白,指的是电视画面中的人物直接发声的声音语言。 语言在电视中的作用 1. 2. 3. 4. 5.
提示主题阐述思想意义 补充画面形象的不足 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渲染、突出、烘托图像 联结画面
以受众为传播对象的语言,既包括被采访者与代受众提问的记者交谈
的语言事实,也包括被采访者直接以受众为对象诉说的语言。
音响
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是指广播电视声音语言及音乐以外的一
切声音;也就是那些没有纳入有声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
表达序列的声音。
思考:广播电视传播中,音响有什么作用?
音响的作用
非语言符号:具象音响语言、编排语言
表现环境、气氛、场 景等的人为音响、自 然音响、音乐。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
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
语言符号:抽象音响语言、文字语言
画内文字、屏幕 文字等
非语言符号:具象音响语言、画面造型语言、编排语
程度和信息量要与听众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相适应,收听过程
和理解过程也应该同步完成。
由于平行规律的限定,要求广播语言必须用通俗的口语,一听就懂。
除了口语化,广播语言还应注意立体化、规范化、感知性、简明性、
质朴性等。
在广播语言当中,有一类被称为类语言或副语言,指的是具有特定含
义的自然流露出来、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包括语气、语调、感叹 词等。
新闻播音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则通常视为代表新闻编辑部的观点,而非 播音员或主持人个人观点。
播音员或主持人是在转述新闻稿的内容,属于一种你听我播的非现场
的单向传播,其信息形式是以规范口语形式体现出来。
新闻播音语言的表达样式主要有三种:播报式、宣读式、讲述式。
新闻报道语言
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
大体有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 运动:分为镜头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分为推镜头和拉镜头,另一种镜头运动的方式是摇 镜头(摄影机的机位不动)。 摄影机的运动主要指移镜头和升降镜头,是在摄影机的位置不 断改变的过程中进行拍摄。 重点:区分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和升降镜头的区



闻语言形态都更具备事件原始的真实性,是日常生活的口语在广播电 视新闻节目中的呈现。
实况语言发生直接相关的现场有三种: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新闻采
访活动的现场;传播现场(新闻报道的演播室)。
新闻实况语言通常有两种情形: 一是新闻事件当中人们相互间交流的语言,它不以新闻媒介的采访者
及其受众为直接的表达和传播对象。

包括色彩、造型、构图、 光线、运动等,以及图 片、图表、新闻照片、 字幕、画面特技符号等。
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声音的特性:物理性、立体感与空间信息、心理性 语言、音乐、音响都具有表情功能
通过对写实音响和主观音响的弱化、强化、异化等不同处
理方法,能够使声音具有心理性特性,如通过强化心跳、
时钟走针的声音来渲染等待、紧张等气氛。
一般电视台的台标有以下几种形式:文字式台标、字
母组合式台标、汉字式台标、图案式台标。
重点:理解电视屏幕上台标的作用。
音乐音响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声音形象来表达思
想感情、反映现实的艺术。
音响则是除了语言、音乐以外的其他声音,也称“音
效”。
音乐音响也分为同期录制的现场音乐音响者一个电视节目,是由不同拍摄方
法和长度的多组画面(多个镜头)衔接组成的。
电视画面最重要的特征是运动,不仅能表现空间,还能表现时间。
电视台标
台标是一种屏幕符号,包括频道标记、栏目标志等。
电视台标的广泛使用说明电视台的版权意识、品牌意
识、竞争意识日益增强。
第六章
什么是符号?
人类的交流和传播活动是以符号为载体进行的。
在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看来,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
符号代表了某个东西,它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是
看的、听的,可是一个姿势、一个微笑……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也可称为广播电视的传播要素,是广
播电视传播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一定的意义并能够为受 众所感知。
新闻要素、内容细节、节目标识。
屏幕文字: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即字幕。包括节目
或栏目的名称、屏幕下方滚动的新闻提要等。
理解电视画面
画面是电视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画面又叫一个镜头,
指摄像机从开机拍摄到关机停止拍摄所记录和获取的一段 不间断的连续画面,也是在进行画面剪辑时,在编辑机上
从入点到出点这两个编辑点之间所选择的一段不间断的连
以被叫做成像面积。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
离及镜头的焦距决定的。
在摄影机与被摄体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
景别就越小,被摄体在画面中的所占的范围就越大。
景别大体可分为五种: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拍摄角度和运动

拍摄角度:在水平方面,有正面、侧面、背面,在垂直方向,
续画面。
理解电视画面
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往往被看成是最基本的表意单元。 画面主要依靠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色彩等造型元素和剪辑方式
来形成叙事逻辑。
一个单独的影视画面并不构成完整的作品,也不具备完整的叙事功能,
其叙事和美学功能要通过画面和画面之间的关系来呈现,每个画面都 要肩负承上启下的作用。
别。
电视声音与画面的组合
声音可以作为一种空间因素参与到画面中去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录音报道”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就是
要从现场背景声音中获得一种空间感,以取得真实性的效果。 在电视节目,尤其是在电视剧中,“画外音”则可营构出一 个画外空间。
画面的复合运用 画面的图像因素自身可以按照一定的构思复合使用。其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形态
在新闻类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 新闻播音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 新闻实况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
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达语言信息工作的从业
者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比如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或主持人。
播音员和主持人对文字稿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无误承担个人责任,而
音乐元素。
实况音乐指的是:与广播电视传播内容同步或相关的现场音乐,是在
表现该内容的现场采集的,而不是事后配音的音乐。
广播电视中的节目音乐类型
标识音乐 间奏乐 节目补白 节目配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