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打开学生话题作文思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作文教学
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趋势,而话题作文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体现出灵活、现实、发散等特点。
灵活是就其选取材料与确定文体而言可以不拘一格,现实是就题材而言,写作时可紧紧结合时代特征,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发散是就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品质而言。
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写,写真话,写新话,写奇话,关键是要在作文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话题背景中挖掘新的内涵
话题背景涵盖面广,怎样让学生从话题背景中派生出枝节的内涵来,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推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合理的开发,要把书本与生活结合。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话题作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百花争妍……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是在告诉你春的脚步向你走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又会使你想到困境中的开朗,你心花怒放,春的脚步向你走来……请你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话题写作。
作文题一出示,我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话题背景,然后给了学生5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陈述自己对春天的自我认识感受,学生争相发言,多数同学还是局限于自然之春,写自然界的春天;这时,我让学生想春的特点:温暖、绿色、活力。
猛然间,有一位同学说,我还想到了心灵之春,当我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表扬时,我多么幸福;又有同学说,我想写科技之春,
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不也体现着他的活力吗?又有同学说,我要写和谐之春,只要我们能平等互利的生存在这个星球,那不也是一种美的境界吗?而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环保之春……这样,从话题背景出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教会学生精心选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的周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丰富而真实的存在,都有一个广阔无边变化着、汹涌着、激荡着的生活海洋。
只要学生能够采集其中的一个涟漪,都会写出自己独特的。
但是,为什么学生却常常遇到作文题目的时候难以表达?以致内容不具体丰富呢?不妨,我们语文教师换位反思探究一下:也许是物质的丰富会导致精神的贫穷,舒适的存在可能让心灵空虚、情感模糊起来,过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却使学生淡化了对生命和生活的体验。
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徘徊在一些教育者的思想
深处等等,这些原因错综复杂,生活的平凡给学生的感觉犹如淡水一般。
试想,温室之中的嫩苗怎么会感受到风霜雨雪的自然滋味呢?其实,平凡的存在才是生活的海洋,对此的忽视必将导致选材角度的不切题,也就患上了表达内容不丰富的疑难症。
平凡的世界是那么地真切,它们演绎着我们的成败荣辱,交织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观察平凡、感悟平凡、抒写平凡,才会塑造自我;叙写真事、抒发实情,方可表现真我。
生活中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沉默,老师的眼神等等,人生百态,自然风光,感情纠葛无不精彩纷呈。
因此,选材好,下笔流畅美妙;角度佳,表达起伏变幻,才能激发学生话题作文写作的积极思维。
三、要学会在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举一反三
阅读教学中的典范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肥沃土壤。
我们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反思。
在完成了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课文的教学后,我针对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让学生反思:题材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写地方风俗的。
选材有何特点?都是选小事物:鸭蛋、春酒、民间技艺、吆喝等等。
表现主题方面有什么特点?都是以小见大。
写鸭蛋表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思念。
这样,也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也有家乡,家乡也有特色,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写法呀,以小见大。
于是,一节也谈家乡的话题作文蓄势成型。
在这节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谈家乡府谷,有的同学想到了家乡的海红果、红枣,确实有代表性,说了海红果的酸甜爽口,含钙量高,可作果脯、饮料等等,这一最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而有的同学盛赞红枣加工的精细,以及红枣里富含的纯朴、勤劳等。
还有表现家乡风俗的,元宵节的热闹空前。
能把着笔点放在秧歌这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上。
在课堂上,学生对家乡府谷有说不尽的话,诉不完的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写起作文来自然也就能有充实的内容。
这样,学以致用,让学生带着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益,作文教学中提高,也可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学会谋篇布局
一篇优美流畅文采飞扬的,不仅要开头紧扣主题,引人入胜,还要结尾照应,回味无穷。
更要讲究叙事主题的一波三折与跌宕起伏、生气盎然、巧妙严谨。
这便要将就叙事主体的精巧编排设置艺术,话题作文的写作也要学会在结构方面去引导学生的思维。
(一)虚实相生:实写就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具体直接的描写;虚写就是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借助联想或想象,对梦境、幻想、虚境的描绘。
优美感人的记叙类
是把虚实巧妙的结合起来,即增加所写人或物的真实感,又增加抒情的美感,是情趣盎然,空灵秀美。
虚实相生的方法常见的有实中有虚,以虚代实。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的虚写就巧借了想象,以虚写实,凸显了愚公移山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给读者心灵留下一片美丽的幻境,表现了作者对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和人类征服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人定胜天思想的赞美。
(二)对比互衬:就是把对人或物的感情从正反方面进行对照写作的一种技巧。
发乎情,起乎情,也止乎情。
因为感情,所以我们对万物有了不同的爱好、兴趣、感悟,而这些正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即生活是一个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
诸如美与丑、真与假、乐与悲,它们谱写了生活的乐章,一正一反地表现感情的多样精彩。
在写作叙事类时,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运用对比互衬方法,不但可以增强抒情的感染力,而且可以丰富写作的内容。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就巧借对比互衬的方法来展开故事的。
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发财了,今也盼,明也盼,但当他们在船上相遇,看到于勒狼狈不堪的情形,却是惶恐不安、恶语相加。
这一盼一避的对比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菲利普夫妇的铜臭心灵,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批判与谴责之情。
(三)巧设悬念:所谓悬念就是指写作者对所创作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任务感情变化产生关切的心情,常常以疑问的形式出现。
如果我们巧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写作叙事类,不但能够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艺术效果,而且会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姿。
悬念的设置既要根据叙事的需要,又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为了使引人入
胜,一般地说,应该提早设置悬念,迟解释悬念。
设置悬念的方法常有倒叙式、悬念相套等。
(四)铺叙事件:就是为了表现主题或描写,选取几个不同的事件,以时间变化或地点转移或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来逐一铺叙开来。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刻画人物形象,而且使的写作内容更为充实,便于感情的抒发。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为了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就采用铺叙事件的方法,一次讲述了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这样,一位工作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热情诚恳,实事求是的教师形象如在眼前。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累话题作文的布局谋篇方法。
五、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合理的想象中,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的素材,这种想象力的培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符号。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由○ 展开想象。
由圆的符号,你能想到些什么,然后拣最新颖的想法写一篇作文。
有的同学想到了月亮,想到了中秋
节的团圆,想到了祖国的统一,而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眼前豁亮;这位同学说,她想到了失学儿童
渴望求知的眼睛,此语一出,全班掌声热烈。
这就是想象的成果。
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才丰富多彩。
我还尝试着让学生由 1 展开想象,结果也让人满意。
有的同学想到了树,有的同学想到了电杆,想到粉笔,想到老师……而有位同学的发言让我茅塞顿开,他说,由 1 想到了枯树,想到了环保,同学们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鉴于此,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
想象力,可以使学生获取写作素材。
而想象力的培养,就要从简单的符号出发,逐步培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定有大的提高。
总之,话题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开启就是帮助学生会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话题,在反复的比较与推敲中,选出新颖的角度,精心选择材料,进行巧妙布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