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中医药学科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糖类化学
第二章 脂质化学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第四章 核酸化学
第五章 维生素
第六章 酶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 糖代谢
第九章 脂质代谢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篇 遗传信息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四篇 药学生化
第十七章 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十八章 生物药物
第十九章 药物研究与生物化学技术
绪论
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分子水平上来研 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命活动化学原理的科 学,它阐明了生命活动的本质,故又称为生命的化学。
8
8
典型案例
1926年Sumner提取了脲酶,并首次证明酶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932年英国生化学家Krebs等人提出了鸟氨酸循环
的多酶反应途径。
9
9
1937年Krebs公布了三羧酸循环。 1940年德国Embden和Meyerhof公布了糖酵解途 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 随后脂肪酸氧化途径和核苷酸代谢途径也相继被阐明。
10
10
3. 功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阶段
功能生物化学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器、细胞、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即从生物整体
的角度来研究生命现象。
11
11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
1959年Crick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66年确立了全部的遗传密码。
孙 聪(长春中医药大学)
李丽帆(广西中医药大学)
李爱英 (河北中医学院)
何迎春(湖南中医药大学)
汪 红(成都中医药大学)
宋高臣 (牡丹江医学院)
陈 彻(甘肃中医药大学)
陈美娟(南京中医药大学)
顾志敏(天津中医药大学)
杨 云(云南中医学院)
熊浩仲(江西中医药大学)
谭宇惠(广州中医药大学)
魏敏惠(陕西中医药大学)
德国著名化学家 Fischer 生理化学家 Hoppe-Seyler 医学工作7 者 Miescher
7
2. 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在了解了生命的物质组成之后,生物化学研究自 然就要进一步阐明维持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即研 究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酶、维生素 和激素等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由于代谢是一个动 态过程,这一阶段称为动态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中医学的各个 领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许 多疾病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大大促 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26
26
(二)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1. 生物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学科。 2. 生物化学与制药工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 3. 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4. 药品生产中无菌操作多利用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 5. 生物工程制药是以生物化27 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1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发生在机体内的化学反应称为代谢。 是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22
22
物质代谢调节
细胞水平 激素水平 整体水平Fra bibliotek2323
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复杂
过程指导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基因表达调控可
以在多环节上进行,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协调有序的过
18
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水 (55 % ~67%)
蛋白质 (15 % ~ 18%) 脂质 (10 % ~ 15%) 糖类 ( 1 % ~ 2%) 无机盐 ( 3 % ~ 149%) 核酸
19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功能是结构的体现
20
20
21
生物大分子主要指蛋白质和核酸,其重要特征是它们属于信息 载体和信息产物,故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
1972年在斯坦福大学首次产生了第一个重组
DNA分子。
12
12
1976年Y.W.Kan做出了地中海贫血出生前诊断。 1977年人类第一个基因被克隆,生产出人生长激 素抑制素。 1986年K.Mullis等建立了PCR技术。 1990年基因治疗正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 后基因组计划将进一步深13入研究各种基因的功能与 调节。
4
4
一、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
叙述生物化学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动态生物化学 —20世纪的头50年
功能生物化学
5
—20世纪50年代开始
5
1. 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叙述生物化学又称为静态生物化学,主 要研究生命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奠定了生物 化学的基础。
6
6
代表人物
18世纪中叶 药剂师Scheele 19世纪中叶以后
程,这一过程与细胞生长、分化以及机体生长、发育
密切相关。
24
24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可在多阶段、多水平上进行,是一 个十分复杂而协调有序的过程。
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特别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时
调控的规律是目前分子生物学最重要、最活跃的领
域之一。
25
25
三、生物化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一)生物化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16
16
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与Folin合作创立了血 糖测定法。
王应睐等人1965年合成牛胰岛素。 王德宝等人1979年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17
17
二、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3. 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18
编委会
主 编 郑里翔(江西中医药大学)
副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和生(贵阳中医学院)
张晓薇(山西中医药大学)
徐安莉(湖北中医药大学)
郭 平(山东中医药大学)
崔炳权(广东中医药大学)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水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艳杰(辽宁中医药大学)
毛水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
朱 洁(安徽中医药大学)
13
1953年, Watson 和Crick提 出了DNA 双螺旋模 型,奠定 了现代分 子生物学
基础。
DNA双螺旋模型
14
14
15
1973年,Cohn和Boyer分别完成了DNA体外重组; 基因工程诞生。
15
二、我国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
在酿造上的运用。 疾病的论述、预防和治疗上的运用。 在生化领域上的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