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模板

第5章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模板


一、PCR基本工作原理
Template DNA
5 5
5 Cycle 1
5
Primer 1 5 Primer 2
5 5
5
Cycle 2
5
5 5 5
5 5
5 5
Cycle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的 含量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
(109拷贝)。
2、高度的特异性
引物 引物 引物的序列及其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是决定 PCR反应结果的关键。 引物设计的最大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增效
率和特异性;同时尽可能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所谓特异性:只扩增引 物之间的DNA!
引物设计原则 (1)在高度保守区,与非扩增区无同源性。 (2)引物长度以15-40 bp为宜。 (3)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G+C占40-60%。 (4)引物内部避免形成二级结构。 (5)两引物间避免有互补序列。
端polyA尾与之互补。
以人工合成的随机序列六核苷酸混
合物作为引物,进行扩增。
reverse transcription
mRNA 逆转录酶 杂化双链
DNA聚合酶
cDNA
PCR扩增
RT-PCR
cDNA
9、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
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 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 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 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的
M’N’AAAAAAAAAAAA(A)n 3’ Poly(A) RNA
逆转录
M’N’AAAAAAAAAAAA(A)n 3’ M N TTTTTTTTTTTT 变性 5’
启动cDNA 第一链合成
M’N’AAAAAAAAAAAA(A)n 3’ 3‘ 5‘ T12MN 3’锚定引物 退火 寡核苷酸随机引物
.
原 理
DNA
解链 构像
4
5
1.为正常 2、4、5纯合患者 3.为杂合子
用PCR-SSCP技术发现我
第一例
LDH遗传变异病例
病例
21岁男性: LDH:75 U/L (参考范围:110-240 U/L) 其余指标均正常 在三年的调查期间,LDH活力始终 处于较低水平,在 48-85 U/L之间
经排除其它原因,如血中的抑制剂 的存在、药物的影响等可能因素外,我 们怀疑可能有遗传性的 LDH 变异。根据 计算红细胞中H、M亚基的比值,初步断 定为 H 亚基变异,采用合成的 7 对引物, 分别扩增LDH基因中的7个外显子,然后 用 SSCP电泳法与正常人对照,发现变异 发生在外显子 4上,由此证明该病人的长 期低酶活力是有基因变异引起的。
5’
3’GG…GG CC…CC
5’
3’GG…GG CC…CC
6、PCR固相分析法
亲和固 相介质 模 板
PCR 扩增
探 针
检测探 针信号
生物素 化引物
可用于基因芯片的制作
7、原位PCR 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In Still PCR,Is-
PCR)是利用完整的细胞作为一个微小的反应
体系来扩增细胞内的目的片段,在不破坏细胞的
(6)3’端为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
引物的快速设计
5’端照抄,3’端互补。
引物设计举例
GCAATATGGCGATCGAT· · · · · · · · CATACGTTACGGCATAATCCGACTA?
如何快速设计1对引物,将红色区域的 DNA片段扩增出来?
3、适用样品的广泛性
既可是DNA,也可是RNA;既可是 纯化的,又可是粗制的;既可是新鲜组织, 也可是陈旧样品;既可是细胞(刮片细胞、 培养细胞、血细胞),又可是体液(大小 便、血清、淋巴液等);既可是完整的大 分子,也可是部分降解的DNA。
各种型号的PCR仪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由美国科学家穆 利斯提出的一种体外DNA快 速扩增的方法,此技术获得 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Kary B. Mullis
PCR技术基础:体内DNA的复制
5’3’
拓扑异构酶 解旋酶类 SSB
DNA聚合酶(I II III) 引物 dNTP Mg2+
研究生课程
第五章 PCR技术及原理(4学时)
第一节
PCR的原理
Kary Mullis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1980s at a California biotechnology company called Cetus co-winner of 1993 Nobel Prize
锚定PCR首先合成第一链cDNA,然 后再添加一同聚物尾(polydG),与同聚 物尾配对的3’锚定引物(带有限制性内 切位点polydC)一起作PCR扩增。
PCR的局限:需了解靶基因片段两测的序列
对于未知序列和具有不同末端序列怎么办?
cDNA 末端核酸转移酶 3’GG…GG CC…CC 锚定引物
12、巢式PCR(nest PCR)
此时也是进行二步PCR,与上面不同的是,第二级
PCR需另行设置反应体系,并应用另外的PCR引物,此
时引物的位置位于初级PCR引物的内侧,用初级PCR产 物做模板,进行第二步PCR,这样只有初级PCR中特异 的扩增片段才能被二级引物扩增。 除了达到增效PCR同样的目的外,还提高了最终产 物的特异性。
PCR-SSCP分析原理示意
PCR-SSCP过程
过 程
--------------------------primer --------------------------↓ 32P-dNTP掺入 PCR扩增 产物 ↓ 变性 ↓ 单链DNA ↓ 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 2 3 自显影 ↓ 结果分析
在肿瘤发生血道转移时,外周血 中有少量肿瘤细胞残留。用灵敏、特异 的技术检测到这些肿瘤细胞中CEA基
因的转录本,是发现肿瘤早期转移的关
键。
10、基因的体外诱变
11、增效PCR(booster PCR)
当扩增少于1000拷贝的模板DNA时会遇到 两个问题:一是形成引物二聚体,一是非特异扩 增。消耗了引物和酶,而特异扩增产量降低。 对于这种情况,可设置二步PCR,先用较低 浓度的引物进行初级PCR,此时由于引物少,形 成产物二聚体的可能减少,但它并不影响靶序列 的扩增,只是由于引物少产量不高。约经15~20 个循环后补充引物量,以初级PCR产物为模板进 行扩增,靶序列的产量将相应增加。
13、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 )
一种以逆转录PCR为基础的研究基 因表达差异的技术。
DD-PCR主要用于肿瘤和多种疾病
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目前筛选基因表
达差异最有效的方法。
差异显示RT-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5’ T12MN(M为A、G、C, 5’ T12MN 3’ N为A、T、G、C) 锚定引物 5’ 3‘ 5’
延伸
72˚C
退火 Tm-5˚C
根据PCR反应,能否 设计一个简易PCR仪?
简易的PCR反应
94℃ 变性
55℃ 退火 PCR循环
72℃ 延伸
四、PCR技术的特点
1、高度灵敏性; 2、高度特异性; 3、样品广泛的适应性; 4、操作简单。
1、高度的灵敏性
PCR产物每轮循环增加一倍; 30
轮循环后,扩增量达100万个拷贝
A.阳性对照
B.阴性对照
C.原位检测mRNA表达
8、逆转录PCR(RT-PCR)
以细胞内总RNA或mRNA为材料 进行体外扩增的技术。
主要用于克隆 cDNA、合成cDNA
探针,检测RNA病毒、分析基因表达
等。
逆转录生成cDNA方式: 以随机进行的PCR扩增所需的下游 引物作为逆转录反应的引物。 以oligo(dT)作为引物, mRNA3`末
PCR产物以指数形式增加,即Y = 2n
(n 为循环次数)
PCR扩增的平台效应(plateau effect)
PCR扩增的 平台效应
是不是cycles 越多越好?
二、PCR体系基本组分
模板DNA 特异性引物 耐热DNA聚合酶 dNTPs Mg2+
三、PCR的反应步骤
变性 95˚C
4、操作简便易行
PCR扩增,只需数小时,就可以扩 增出大量的DNA片段,可用于检测基因 组中仅含数个拷贝的模板序列。 扩增产物一般用电泳分析,不一定 要用同位素,无放射性污染、易推广。
五、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1、不对称PCR技术; 2、反向PCR技术; 3、多重PCR技术; 4、引物标记PCR技术; 5、实时PCR技术。 …………………………..
前提下,利用一些特定的检测手段来检测细胞内
的扩增产物。
直接用细胞涂片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在单
个细胞中进行PCR扩增。可进行细胞内定位
和检测病理切片中含量较少的靶序列。
操作步骤
1. 细胞或组织固定:细胞经固定和乙醇通透化处理后便适 于一般PCR试剂(包括引物和Taq酶)进入
2. PCR扩增细胞内目的片段 3. 原位杂交检测扩增产物
引物 1 2
3
4 43 2 1
电 泳
DMD:人类肌营养不良基因
A:无外显子8,12,17,19对应 条带,说明病人外显子8~19 缺失 B:病人A中未扩增外显子 带的强度为C的一半,提示为 区域缺失携带者
C:正常人DMD基因外显子 的一般扩增形式
多重PCR检测DMD基因缺失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 DNA样本中多个不同序列的靶片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