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孔翔
使用日期:2012年12月 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手摸放大镜感知(或观察)回答:凸透镜
观察感知像:放大
观察感知像:正立
【指导制作模型照相机】
1.每小组提供的器材:
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
3. 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

学生操作现象预设: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感悟:
小组内交流总结:
3.凸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薄膜远离凸透镜。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
箭头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
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学生体验观察:
【知识迁移应用】
幻灯机其实相当于一个没有反光镜的投影仪,要想使幻灯机投到屏幕上的像如图所示,则插在幻灯机上的投影片应是下图中的()
A.B.C.D.
实像成因(设计意图:在常规水平方向观察和竖直方向观察感悟像物的关系。


感受像物的立体相对位置
【板书设计】
1.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
2.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3.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像
4.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这节课我采用学生动手探究、教师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教学的。

在学习放大镜时主要是学生动手探究,在学习照相机时主要是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并利用它进行探究,在学习照相机时主要是教师演示,在学习实像和虚像时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丰富而具体的感性认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习兴趣高,有积极性,乐于动手动脑,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

2. 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先学习放大镜,再学习照相机、投影仪,这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认识逐渐全面的,先认识成像的大小、正倒,最后分析成像的虚实,不要急于求成。

在开头学习放大镜时直接告诉学生放大镜成虚像,学生不易理解,会造成思维障碍,影响后续的学习,最好的掌握知识就是随着情境的创设,思维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少部分学生对于去掉平面镜的投影仪成倒立的像认识模糊,原因是像物在竖直的上下方向上不易理解,可以采用类比像物在水平的前后方向上,认识到“倒立”就是物像位置上下相反、左右颠倒。

附件1: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2)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附件2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2.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面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使底板的像变大,照相机靠近树同时把镜头前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虚像
B.眼睛不能直接看到实像
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
D. 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
4.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A.照相机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4. B
5.凸;实像
6.凸透;倒着;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