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特点;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它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课前自学
一、复习巩固
1、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__________;(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出;(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
请在下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课前预习
1、由课本图5.2—1可知,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________,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放大或缩小)、________(倒立或正立)的,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______(同或异)侧。
2、由课本图5.2—3可知,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的镜头,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__________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________,像是________(放大或缩小)、________(倒立或正立)的,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________(同或异)侧。
3、放大镜也是_________,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放大镜所成的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所成的像是______(放大或缩小)、______(倒立或正立)的,并且像与物体在______(同或异)侧。
4、凸透镜所成的______像是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
凸透镜成______像时,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______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______像的位置发出的。
(三)课堂导学
一、照相机
1、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1)阅读课本P94想想做做,组装模型照相机。
(2)给烛焰“照相”。
将每小组桌上的蜡烛点燃,让凸透镜到烛焰的距离约为30cm,拉动纸筒,改变凸透镜和半透明膜的距离,直到半透明膜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情况。
(3)请各组的每个同学都观察一次,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半透明膜上能承接像吗?。
②像比物体大还是小?。
③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④像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哪个大?。
⑤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2、小结: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______,像是______、________的,像是由________会聚而成,像与物在凸透镜的______侧;
二、投影仪
投影片相当于________,镜头相当于________,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______,像是______、______的。
三、放大镜
1、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利用放大镜看书中的字,要求放大镜紧贴书本上的字,再慢慢远离书本。
你有什么发现?
(2)凸透镜要想起到放大镜的作用,对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要求?
(3) 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 用白纸承接像,像能否在白纸上出现?
(5)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2、小结:物体离放大镜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且像与物在凸透镜的______侧。
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________光线的会聚点,______(“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像与物在凸透镜的________侧。
(2)虚像: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________的交点,________(“是”或“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________(“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像与物在凸透镜的________侧。
(四)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A 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2.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__
______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____当作胶片。
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为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
3.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__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射现象的结果。
(五)学后反思
(要求:整理本课知识,不清楚的问题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