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能力需求计划
21
工艺路线示例
工序 加工件
工作中心
工序
组装件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产成品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1 采购件 采购件
工作中心2
工作中心3
22
6.2.3 生产日历
生产日历说明企业各部门、车间或工作中 心在一年中可以工作或生产的日期。 生产日历标明了休息日、节假日、设备检修 日等非工作日期,并能调整工作中心在不同日 期的能力,比加周末或第三班加班。
10
(4)作为车间作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数据采集 点;也用作反冲的控制点; (5)作为计算加工成本的基本单元。
11
3、工作中心的相关数据
工作中心数据包括三种:工作中心基本数 据、工作中心能力数据及工作中心成本数据。 (1)基本数据。如工作中心代码、工作中心名 称、工作中心说明、车间代码、人员每天班次、 每班小时数、每班人数、设备数及是否关键工 作中心等。 (2)能力数据。指工作中心每日可以提供的工 时、机器台数或可加工完工的产品数量。工作 中心的标准能力是由历史数据分析得到的,其 计算公式:
4
能力需求计划(CRP)与RCCP的区别
6.1.2 CRP与RCCP比较
对比项目 粗能力需求计划 计划阶段 能力计划对象 负荷计算对象 计划的提前期考虑 计划的订单类型 MPS制定阶段 关键工作中心 独立需求件 偏置天数 区别 能力需求计划 MRP制定阶段 所有的工作中心 相关需求件 开始、完工时间
6
第2节 能力需求计划的相关术语
6.2.1 工作中心 6.2.2 工艺路线 6.2.3 生产日历
7
6.2.1 工作中心
1、工作中心概念介绍 工作中心(Working Center,简称WC)是生产加工 单元的统称。它是基于设备和劳动力状况,由执行相 同或相似工序的设备、劳动力而组成的一个生产单元。 工作中心是是计划与控制范畴,而不属于固定资 产或设备管理的范畴。 传统手工管理进行能力平衡时,往往用各类设备 组的可用小时数与负荷小时数进行对比。工作中心则 把设备组的概念扩大了,除设备外还可以是人员或特 8 定区域。
第6章 能力需求计划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能力需求计划基本概念 能力需求计划的相关术语 物料需求计划的展开计算过程 CRP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流程图 CRP计算流程及算例
1
第2节 能力需求计划基本概念
6.1.1 CRP基本概念 6.1.2 CRP与RCCP比较 6.1.3 无限能力计划和有限能力计划
34
调整能力的方法: 加班,增加人员与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等 调整负荷的方法: 修改计划,调整生产批量,推迟交货期, 撤消订单,交叉作业等。
35
5.确认能力需求计划
在经过分析和调整后,将已确定调整措 施中有关的修改数据重新输入。
36
6.4.2 CRP的算例(1)-能力清单法 的算例( ) 能力清单法 的算例
计 划 及 确 认 的 订 单 全部订单(含已下 (不含已下达订单) 达订单)
5
2 能力需求计划的分类
6.1.3无限能力计划和有限能力计划
1、无限能力计划 无限能力计划是在作物料需求计划时不考虑生产能力的限 制,而后对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负荷进行计算得出工作中心 的负荷情况,产生能力报告。当负荷>能力时,对超负荷的工 作中心进行负荷调整。 2、有限能力计划 是认为工作中心的能力是不变的,计划的安排按照优先级 安排,先把能力分配给优先级高的物料,当工作中心负荷已满 时,优先级别低的物料被推迟加工,即订单被推迟。该方法计 算出的计划可以不进行负荷与能力平衡。
6.2.2 工艺路线
主要说明物料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 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 定额(如: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 间,传送时间包括排队时间与等待时间), 及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
19
工艺路线
• 工艺路线描述了产成品逐步制造的过 程
– 每个工艺路线可以包括多道工序 – 对于每道工序你可以指定工作中心 – 对于工作中心确定其使用的资源
工序10
工序M
工序N
20
工艺路线作用
(1)用于能力需求计划的分析计算、平衡各个工作 中心的能力。工艺路线文件中说明了消耗各个工作 中心的工时定额,用于工作中心的计算。 (2)用于计算BOM的有关物料的提前期。根据工艺 文件的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计算提前期。 (3)用于下达车间作用计划。根据加工顺序和各种 提前进行车间作业安排。 (4)用于加工成本的计算。根据工艺文件的工时定 额几工作中线2 工艺路线
工序10 工序
工艺路线3 工艺路线
工序20 工序 工序30 工序 工序20 工序 工序40 工序
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对象: 对象: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1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2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3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4 工作中心
27
第4节 CRP计算流程及算例
6.4.1 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流程 6.4.2 能力需求计划算例
工作中心可以是:一部功能独特的机器及其 所配备的人员;一条生产线或装配线及所配人员; 一个成组单元及所配人员;或生产单一产品的封 闭车间及所配人员。对外包工序来说,对应的工 作中心则是一个外包单位的代码。 注意不要把工作中心(Work Center)同加工 中心(Machining Center)混淆起来。众所周知, 后者是一种高精度,具有多种加工功能,带刀具 库的数控机床。
14
利用率
利用率的说明: 利用率同设备的完好率、工人的出勤率和任 务的饱满程度有关,是一种统什平均值,通常小 子100%。利用率还有期望负荷的含义,起调整 能力计划的作用。 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数/计划工作工时数 例如:如果8h工作制中机器只能开动6h,则利用 率为75%。 15
2
2 能力需求计划的分类
6.1.1无限能力计划和有限能力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简 称CRP)是帮助企业在分析物料需求计划后产生出一个 切实可行的能力执行计划的功能模块。 该模块帮助企业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及早发 现能力的瓶颈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为 企业实现生产任务提供能力方面的保证。 它利用工作中心定义的能力,将物料需求计划 (MRP)的生产需求分配到各个资源上,在检查了物 料和能力可行的基础上调整生产计划或将生产计划下达 给车间。
12
工作中心能力的计算公式:
工作中心能力 =每日班次×每班工作时数×效率×利用率
效率的说明:
效率和利用率这两个因素是为了使工作中心的可用 能力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计划和成本也更加符实。我们 在设置这两个参数时.可按照它们在计算中的逻辑关 系,灵活使用。当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连续 全日运转,或一个人可同时操作多台设备时,往往用 台时作为能力单位。反之,以工时作为能力单位。换 句话说.看约束能力的是设备台数还是工入入数。
23
下面以2007年1月份为例进行说明 年 月份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以 单元格下部为生产日历编号) (单元格下部为生产日历编号)
日 一 1 7 14 21 28 8 005 15 010 22 015 29 020 二 2 001 9 006 16 011 23 016 30 021 三 3 002 10 007 17 012 24 017 31 022 四 4 003 11 008 18 013 25 018 五 5 004 12 009 19 014 26 019 六 6 13 20 27
3
能力需求计划CRP能够解决如下问题: 2各个物料经过哪些工作中心加工? 2各工作中心的可用能力是多少,负荷是多少? 2工作中心的各个时段的可用能力与负荷是多少? 2 能力需求计划(CRP)旨在通过分析比较MRP的 需求和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 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生产任务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
9
2、工作中心的作用
(1)作为平衡负荷与能力的基本单元,是运 行能力计划时的计算对象。 (2)它是定义物品工艺路线的依据,在定义 工艺路线文件前必须先确定工作中心,并定 义好相关工作中心数据; (3)它是车间作业分配任务和编排详细作用 进度的基本单元,即派工单是以工作中心为 对象并说明各加工单的优先级;
小时 工作中心平均能力
173
计划定单 未结定单
102
定单号
26
时段(日期) 时段 日期) 日期
MRP与CRP的转换示意图 与 的转换示意图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对象: 对象:物料
物料1 物料 物料2 物料 物料3 物料
工艺路线1 工艺路线
工序10 工序 工序20 工序 工序10 工序 工序30 工序
13
效率
效率说明实际消耗工时或台时与标准工时或台时的 差别,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或者机床的使用年限有关。 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其计算公式如下: 效率=单件产品的定额加工工时数/单件产品的实 际加工工时数; 效率=单位时间内的实际生产量/单位时间内的额 定生产量 例如,某工作中心额定输出为200个/h,实际输出 是250个/h,则效率为125%。
3.分析负荷情况
能力需求计划需分析出工作中心的负荷情 况(负荷不足、负荷刚好或超负荷),并分析存 在问题的时间和问题的程度。
33
4、能力/负荷调整
能力需求计划中有两个要素:能力和负荷。 在解决负荷过小或超负荷的能力问题时,应视 具体情况对能力和负荷进行调整: •增加或降低能力 •增加或降低负荷 •两者同时调整。
31
2.计算负荷 • 将所有任务单分派到有关的工作中心(不考虑 有效的能力和限制),然后计算每个有关工作 中心的负荷。 • 当不同的任务单使用同一个工作中心时,将时 间段合并计算。 • 将每个工作中心的负荷与工作中心记录中存储 的额定能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工作中心的负 荷(需求)和能力需求之间的对比以及工作中 心的利用率。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