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与之不谋而合,尤其是张教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始终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具有导向性的引导语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迁移运用,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研究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据此,我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教学思路按照“三个层次要素”来安排,即通过“涵咏疏通,感知神话—→探究形象,品读神话—→拓展神话,激活思维”,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使学生通过多读充分感知神话,在此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夸父的形象及神话的意义,进行品德教育,进而借助神话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培养,以期达到“知识、能力、品德”三个维度相结合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导向性问题的设计上,我首先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导向的明确性,同时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
另外,时时注意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神话。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精卫填海的故事还记得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女娃造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二、预习检测
1.什么是神话?
(明确:关于神仙或神话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
2.请同学介绍一下《山海经》
三、自学互帮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自学互帮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再各小组组长带领下齐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第二步,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在括号里补充省略成分,最后然后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四、点拨导航
经过组内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则神话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夸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是一个怎样的夸父?
“未至,道渴而死”——
有同学在默写的时候,把“未至,道渴而死”写成了“道渴而死,未至”,这两句话在情感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答:后一句强调的是“未至”,也就是强调他没有到达大湖。
而课文原句强调的是“道渴而死”,也就是强调夸父是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死去的,强调夸父因为坚持不懈地逐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课文原句更带有一种惋惜、遗憾之感,也更能表现夸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朗读:重音落在“道渴”二字上,中间停顿。
)
“弃其杖,化为邓林”——
答:即使是死,他也要将自己的手杖化为桃林,为路过的人们遮荫解渴,充分体现了他造福人类的情怀,以及对后人的美好祝愿。
桃林是夸父的杖化成的。
杖是什么?用来辅助人行走的。
一个雄健有力的巨人竟然需要手杖来辅助行走,这说明了什么?
答:逐日的路途漫长,过程艰辛,夸父也许早已觉得疲惫不堪。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停下。
不同结尾的对比——
答:原文的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也更富有诗意,虽然夸父死了,但是他用弃杖为林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过渡语:我们在字里行间,读到了夸父的坚持不懈,读到了夸父造福后人的情怀,这些沉甸甸的字句在你的脑海中投射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根据这两句话,自由发挥想象,以“夸父再也跑不动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例如:夸父“道渴而死”的姿态、神情是怎样的?他会想什么?那是片怎样的桃林?
(朗读:边读边想夸父拄着手杖艰难追逐的情景,读出夸父造福人类的情怀,读出夸父带给我们的感动。
读“化为邓林”这几个字的时候可以放慢语速。
)下面就让我们用声音传达出对夸父的崇敬与赞叹。
请各小组进行合作朗读。
朗读技巧:重读、轻声弱化、重复、语音延长、突出停顿等方法。
合作的方式:轮读、齐读(朗读:按照朗读脚本,进行配乐朗读。
)
五、追根溯源,探讨主题
夸父为何逐日?
预设:光明、干旱、好奇······
追问:这仅仅是夸父一个人的心愿吗?
预设:远古先民
过渡:尽管大自然是如此强大如此深不可测,但远古先民们仍想与之抗争搏斗,于是他们通过浪漫奇幻的想象,让夸父具备了超乎常人的力量,让夸父去实现他们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夸父逐日,是古代人民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是渴求了解大自然、政府大自然的美好愿望的表现。
夸父的壮举所体现的,是远古人们在几乎不可战胜的自然力面前,所表现的大无畏的精神力量。
——孙欣《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六、拓展延伸
过渡语:通过这则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我们看到了远古先民浪漫奇幻的想象,夸父的形象在我们眼前也愈加高大起来。
夸父逐日,
是从黄河到大泽的积极努力
是明知困难重重仍义无反顾
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夸父精神的理解。
对夸父而言,他要追逐的是灿烂的太阳。
对同学们而言,你想追寻什么呢?
过渡: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那颗太阳!生命不息,追寻不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古代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