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摘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正确认识和处理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坚持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原则,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才能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关键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对“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通常我们说的“面向全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面向一个班的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按照计划开展集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是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面向全体”则是民主与进步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既是国家的事业,又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要真正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大众,特别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办学“面向全体”,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面向全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性。
“因材施教”狭义的理解是指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指导。
从根本上说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是所有未来公民都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矗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好、中、差学生都要本着“全面发展、全程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二、研究的方法(一)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面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外部条件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或严词教育,或细心呵护,“大灶”、“小灶”齐开,而无论严慈,都是要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春风不让一木休,苦心换来满园翠”,最终使受教育者都能达到要求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为此就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使每个学生都可构建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教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修改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1、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初中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每个学生都有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但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为了多几个学生考取中专和重点中学,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好、差班”之类。
有些学校虽然没有这样做,但也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班”、吃“小灶”、发“专题”。
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基石,而且使占大多数的中、差生背上了被抛弃的思想包袱,不回避免地会产生悲观厌学的恶劣心态,于是种种不安份守已的恶作剧、闹剧屡屡发生,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
所以,在教学上应坚持一视同仁。
当然,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并不意味着教学上实行“一刀切”,而是要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思想,使好、中、差学主都能从教学中受益。
我们的做法是:(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尽可能多的基础题、拓宽题、拔高题,在提问中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施展的机会。
(2)每次习题训练或考试都编制A、B两套题目,让好、中、差学生在答题时倾其所学、尽情发挥、各得其所。
2、充分发挥“尖子”学生的“龙头”作用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个学科都会有几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使这些“尖子”学生的成绩得以维持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的“龙头”作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点:一是每学期举行之2-3次学法交流会,由教师指定专题,请成绩优秀的或进步最大的学生拟稿发言,学生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育单方面的言传更易被同学们接受。
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别由若干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们负责组织竞赛、收集问题及教学建议、帮助本组的后进生。
三是正确对待“尖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一些“尖子”学生因为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而产生优越感,一旦出现缺点和错误往往不能正确对等自己,对此教师决不能因为偏爱而有所迁就,要进行耐心的教育,说服和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承认和检讨自己的过错,之后教师要大力表扬他们敢于正视自己、勇于作自我批评的精神。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尖子”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会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耐心细致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差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学法不当、自觉性差、缺乏耐心、粗心大意等。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决不能冷眼歧视或置之不理,而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
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为差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所提的问题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以保证他们答题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平时注意记录差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做基础题时所出现的错误,及时做好补缺补差。
差生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因人而异,教师要对症下药、具体指导。
如在一次单元考试中,一个学生只得了47分,我当面单独对他的试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由于精心大意丢11分,由于不愿下功夫记忆丢9分,由于不善于作简单分析丢8分。
而这几方面只要稍作努力都可得到改正,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这次考试他至少可以得75分。
这样一分析使这位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此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另外,我给差生制订阶段性可能达到的成绩指标,鼓励他们朝着这个指标进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差生都能达到或超过预订的指标,从而实现了转化。
4、不忽视中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常听到学校教育中有“抓两头带中间”的说法,“带”似有“一带而过”之意,实际上则变成了“重两头轻中间”。
其原因在于,中等生在学习上往往是不求甚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平时练习或考试,基础题目错不了,有难度题目做不了,考试得分一般在七八十分左右。
这样的成绩教师也会觉得“过得去”,所以相对于“尖子”生和“后进生”,中等生容易被忽视,而他们也会因为很少被教师过问、得不到重视而不求上进。
中等生在班级总是占大多数,如果忽视了中等生就谈不上面向全体,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存在着担一拉就上去、松一松就下来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给这些学生以足够的助动力。
为此,我坚持广泛地开展谈心活动,让中等生了解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殷切期望,同时帮他们找出学习成绩提不高的结症,帮肋他们坚定向高一层次攀登的信念和决心。
(二)面向全体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应该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亲其师,传其道,学其道”的效果,同时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然后,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
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1、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备课时要兼顾优等生与成绩相对落后学生存在差异的现实,加强备课内容的针对性。
课后练习分层次,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
考试内容分层次,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分,保证各类学生能学有所得。
2、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学生学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重点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对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
同样在词汇掌握的要求上,就不宜“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按四会、三会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在此期间,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兴趣点、动情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祝贺、道喜、帮助、安慰他们,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自信心,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
3、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兴致勃勃地学习,因此要依据全体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兴趣的任务活动,用教育的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引向学习,帮助他们用兴趣之火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直接讲课文学生不容易理解。
可首先让学生谈一下最近的天气变化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谈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这样的话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谈一点,学生根据自已的认识各抒己见,展开激烈争论,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4、运用电教手段,满足各层次学生运用电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正由知识型逐步向素质型转化,而正确处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则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各种先进教学法之精髓。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面向集体,照顾多数为重点,把主要精力花在集体教学活动上,致力创造民主气氛,培养既合作又竞争的学风和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