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导论(二)
2、特征 (1)强调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的明确的个人责任; (2)致力于探索如何打破科层制的刚性,使公共组织更 具柔性、灵活性和响应性; (3)更为注重研究公共组织绩效目标的设计和管理,以 及依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有效测量; (4)强调作为公共管理者而不是行政人员的公务员直接 面向“顾客”,承担说明义务,向作为“顾客”的公 民负责。公务员不是中立的。 (5)探索政府职能接受市场检验的途径和方式,寻找政 府介入社会和经济的非科层制手段; (6)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私有化、合同外包等方式来减 少政府规模、缩小政府活动范围。
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致 而又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激 励相容,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关键在于外部的市场制度与内部激励制 度安排的协同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实 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双赢。 委托人要建立对代理人的制衡约束机制 来克服潜在的代理人权力滥用和选择偏 差,并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代理人提供 真实的信息并采取有利于委托人的决策 行为。
四、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方法来源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 业革命、日益加剧的全球范围的竞争和经济全 球化、工作性质和劳动力构成的双重变化三个 方面的背景下,当代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 1、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将组织中的管理 分为三个层次: (1)对整个组织进行管理; (2)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3)对工人及工作进行管理 传统管理理论所关注的仅仅是第三层次的管 理活动。
强调取得成果和实现目标 注重战略管理和管理的外部环境 注重公众的意愿和要求
公共行政
重视执行的过程 关注组织内的管理运行 强调规则和程序 依靠政府自身的权威和运行机制 关注行政运作方式和层级关系
主要依赖自身的监督机制和官员的自我约束
注重与社会各方互动和合力以进行有效的治理
注重竞争与责任 强调来自体制外的监督
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范式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1、主要观点: (1)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2)将科层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基础 上相互协调的代理机构(公共服务代理化); (3)利用准市场化和合同外包来促进竞争,在 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4)削减成本; (5)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2、麦格雷戈(D.McGregor)的X-Y理论。 X理论的假定包括: (1)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 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 大多数人来说,必须加以强迫、控制、 指挥并以惩罚相威胁; (3)一般人宁愿接受指挥,逃避责任, 把安全感看得重于一切。
Y理论的假定包括: (1)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正如游戏和休 息一样是自然的,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 作; (2)外来的控制、惩罚以及威胁并不是促使人 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有 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对目标的参与同获得物质报酬一样重要, 人们更看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4)一般人在恰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 任,而且会追求责任; (5)不是少数人,而是许多人都具有解决组织 问题的相当高明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6)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 能只得到部分的发挥。
2、与“新公共行政”的区别 “新公共行政”运动是一场针对公共 行政范式的理论改良运动,它并没有从 根本上改变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和 方法论纲领。只是提出了“应然”的价 值观要求和理论回应。但它为10年后兴 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埋下了伏笔。 (1)实践导向,侧重政府和公共组织的内 部结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的根本性 改变; (2)其价值观预设、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 与公共行政范式完全不同。
科斯定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明确界定产权 和产权自由转让的重要性。在存在交易 费用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界定产权,能 够降低费用。
依确定交易为界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可 把整个过程所产生交易成本分为如下五 个方面。1)搜寻成本,即寻找标的物的 成本;2)议价成本,交易双方从没有共 识到逐渐达成共识所花费的成本;3)缔 约成本,即将双方达成共识的规约形成 文本所需的成本。 确定交易后需要:4) 监督成本,即防止被欺骗或对方懈怠所 必须付出的成本;5)执行成本,即致力 于使合同条款能得到遵守所付出的成本。
3、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方国家出现的三大危机。20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由 于财政收入减少,“福利国家”政策的 推行使得财政开支过大更导致财政的困 难。 同时,政府的管理也出现了种种问 题,由此导致财政危机、效率危机和信 任危机三大危机的出现。
(2)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一是对公共部门的规模 二是对政府部门的活动范围 三是对以官僚机构为特征的政府工作方式
二、英国、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1、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四个阶段: (1)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阶段 瑞纳评审,3E标准 (2)公共服务私有化阶段 公共部门人数减少1/3,50%的公共部门 转为私人部门 (3)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 《公民宪章》的6项公共服务原则 (4)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阶段 为公共部门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实现政 府再造;应对现代市民社会参与的挑战。
1、公共选择理论 基本假设:经济人。实质是“政府失败论”。 基本内容: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行为,其结果都应从 人类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2)人的经济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无 论处于什么位置,追求私利和个人效用的最大 化都是最基本的动机。 (3)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一 样,其行为的基础仍然是交换行为,是利益的 互换。
局限性:
经济人是阶段的范畴,不是永久的范畴。 这个假设过于强调了经济利益在行为中 的支配作用,忽视了利他主义的存在; 经济人假设抹杀了政治经济活动的差异 性。 该理论否认了不同于私人领域的公共领 域特殊性,实质上是取消了公共管理的 学科前提。
小结 (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理性 经济人”范式,即认为“自利和追求效用最大 化”是人的基本行为特征。认为每一个人都是 由个人利益驱使而去行动。然而由于人的行为 具有社会性,个人的合理选择必须依赖于其他 人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公众选择理论所关注 的理性的人如何协调各方的选择以实现它们的 互利。 (2)公共选择理论要求关注如何制定正确的 策略和机制,以使社会能够从个人的各种合理 选择中产生一个单一的合理而公正的选择以实 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征 1、根据OECD1995报告的8项特征: 2、英国学者胡德的7项特征 3、奥斯本和盖布勒关于“企业型政府”的10大 原则:
(1)掌舵而不是划浆; (2)授权而不是直接服务; (3)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更加关注效果而不是投入; (6)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预防而不是治疗; (9)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公共管理的每一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看 作是一个实现“交易”的过程,都需要 考量“交易成本”并作出选择和决策。 以交易成本理论思考我国的公共管理的 运作实践,应当使我们对交易成本的考 量和选择成为实施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 的公共管理活动的杠杆、驱动力和调节 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构建科学 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或是说建 立这样的制度平台和政策平台。
3、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指那些员工完成工作的基本 条件,它们不能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只能避免态度,使员工感到满意,并产生激励 作用的因素。
五、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 1、与公共行政范式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
(3)新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新经济理论引入的公共选择理论、委 托人/代理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成 了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支撑。
(4)私人部门变革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企业在管理方 面积极推进革命性的变化,它们的管理 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对政府管理的 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 变化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 2)私营经济部门要求,促使政府变革其 管理方式以适应前者变革的方向和促进 经济的发展。 3)为保持国家的竞争力,政府也自行调 整其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
(5) 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发 展,而且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 和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更快、更有灵 活性、更具人性化和更具民主性的管理 方式,包括扁平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 管理系统,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6)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1)要求各国政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重新审视定位; 2) 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格局对公共管 理的效率和效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全球化推动公民社会和全球结社的兴 起,导致政府权力部分地上移或下移; 4)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推动政府改革进一步向民主和法治的方 向发展。
(3)把所以可能由私人部门完成的活动和决 策都尽量交给私人部门完成。所以要进行 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改革,并进一步放松规 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4)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建竞 争结构和激励结构,在打破政府对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垄断的同时,使权力重心最大 限度地向基层转移。
2、代理理论 亚当斯密的理想市场状态在实践中需 要附加两个条件。一个是竞争者充分地 多,另一个是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备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交易双方 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等,一方掌握的信息 多于另一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交 易关系成为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 系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及知情人被 称为代理人,不知情者被称为委托人。
2、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两个阶段: 1、里根政府的意识形态重塑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近50年历史 的民生主义意识形态。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就是问题 本身” 格利斯委员会的报告 2、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 联邦政府面临的环境特征:信息时代、 预算赤字和信任危机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 戈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