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一、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到2006年,我国完成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开始进入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阶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建立开放性、创新型、多元化的专业性实践教学中心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较差,设施与功能不全,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需求,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印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共享型的、适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印刷技术实训中心,是强化印刷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之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的定位1.建设目标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定位是以教学实习为主,印刷生产为辅,实习与生产协调发展,以生产促实习,良性循环的企业化管理实训中心。

建设目标是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和生产任务,通过教学实习任务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通过实际生产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与质量,形成融教学实践、现代印刷技术培训和企业生产于一体,逐步将现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印刷技术实地教学、印刷技术培训,保障教学的新型企业化实训中心。

2.体制与建设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了学院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分别为实训中心、教务处、印刷与包装技术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实训基地的负责人,下设由实训中心、印刷与包装技术系各一名负责人组成的办公室,负责实训中心建设的日常工作指导。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下设实训部和生产经营部,人员按照分工不分家,互为补充的原则,在确保教学实训任务完成的前提,并入相应生产岗位,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

实训部下设印前实习组、印刷实习组、印后实习组合现代印刷技术组,分别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师傅组成,负责完成教务处下达的教学实习任务,研究改进实习内容,组织安排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维护实习设备与环境,保证实习效果与质量。

3.任务与功能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主要任务为:(1)实训教学任务:承担全院印刷技术专业群的教学任务,如《印刷概论》课程的认识实习、印刷工艺的生产实习、印刷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等任务。

(2)生产任务:承担院内教科书、教辅材料、文件、试卷等印制工作以及东大包装彩印厂的印刷生产任务。

(3)社会服务工作:发掘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潜力,开展印刷技术工种培训;对外合作,进行企业工人印刷技术的培训服务。

三、实训中心建设基础我院利奥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一个与企业相似、与生产实际基本一致的、功能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的实训基地。

另有印前、印刷、印后3个实训室。

拥有柯式4C A-D024-008 L-440四色印刷机等设备共计75台套,价值1030万元,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另外,根据实训教学安排,每学年确定了学生分批分期实习的实训计划,每一批学生每周安排两个下午进行6个学时的实训,保证每个学生在一学年内有150课时的实训机会,每批下厂学生控制在70人左右,从而兼顾了学生实训与生产的协调。

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设备见表3-1。

表3-1 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设备清单四、建设内容(一)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根据印刷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印刷技术能力和印刷生产能力为主线,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按印前、印刷、印后现代化数字印刷工作流程布局,建成技术水平较高的共享型、生产型印刷技术实训中心。

包括新建印刷图像与色彩技术实验室、印刷包装检测中心实验室,扩建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印刷技术实训室,为印刷技术专业群开展图文编排、分色、设计制作、制版、印刷、包装加工、测试分析等生产性实训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同时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印刷职业工种培训等服务。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计划见表4-1。

表4-1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计划(二)加强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1.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实训中心实训体系的内涵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学分制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2.大力推进实训教学内容改革,选择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对操作流程进行合理分解,把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操作项目,通过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改造,开发建设100个左右的实训教学项目,以每一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每一单元由应知、应会要点构成,并以此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训教材体系。

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单元来组织实施。

各项目开发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

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法。

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队伍由实验指导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

实验指导教师主要由本校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主要由“双师”素质教师或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

通过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教学教育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

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实践、顶岗锻炼、兼任企业经理助理和参与企业产品与技术研发等,促进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项目开发的质量。

每年从企业聘请5名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员担任校内兼职实训教师,指导学生校内实践技能训练和企业顶岗实习。

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具体内容见表4-2。

表4-2 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内容五、社会服务依托政府与行业协会,利用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优势以及院内专业教师的技术力量,增强在专业领域内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

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开发印刷业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的印刷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全省共享印刷信息资源,服务四川乃至全国的印刷企业。

1.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学院完善、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优势、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加强为本地区和相关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创建区域性教学网络平台和技术服务中心,实现网络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印刷技术专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面向社会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通过教师到印刷企业研修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印刷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等技术服务。

2.培训服务通过3年建设,将印刷技术(实训)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全省示范性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示范性基地,并使该基地成为能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开展对企业职工职业资格的培训、鉴定,上岗培训和社会其它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200人次。

3.对口支援实施对印刷职业教育不发达学校,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对口支援,提升这些学校印刷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拟每年从对口学校的印刷专业接收学生,进行印刷实训,使学生掌握新设备、新仪器、新流程的实际操作。

六、资金计划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及资金投入预算见表4-3。

表4-3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硬件建设、资金投入预算七、保障措施(一)经费保障本项目建设经费900万元,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主要用于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

(二)制度保障本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

在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工作,并由实训中心和印刷包装技术系具体负责实施。

由学院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负责建设项目信息收集、反馈,定期检查,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三)组织机构成立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工作组,对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进行指导,负责对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计划进行审查与监督。

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

项目监控小组负责该项目的运行监控。

1.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小组组长:刘光清副组长:李万泉余桥伟成员:何文李权仵红2.印刷技术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小组组长:李权李孟章(企业)副组长:余桥伟周晓蓉黄卿成员:仵红王维娜杨怀义段均沈洪帆张怡周君素吴贤广罗晓林张晓琪李继鸿杜晓宏杨明轩杨森梁锦剑(企业)杨鹏(企业)张改琴(企业)汪兆德(企业)李继祖(企业)3.印刷技术重点专业项目监控小组组长:李万泉副组长:梁锦剑(企业)何文成员:李继鸿罗晓林李继祖(企业)八、预期效果(一)促进印刷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通过示范性印刷技术专业建设,参照印刷职业岗位要求,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专业教材、教学课件等,并在同类院校中推广使用。

全面更新印刷技术高职教育模式,将对促进我国印刷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按照学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4年,我院印刷技术专业学生达到600人,以印刷技术专业为重点的印刷技术专业群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

通过示范性印刷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可为顺利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在硬件、环境、软件等设施和条件方面将有很大改观。

(三)辐射带动印刷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示范性印刷技术专业建设,可为包装技术与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机械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在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提升印刷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通过示范性印刷技术专业建设,可大大提高印刷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缓解人才需求压力,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搭建面向行业的印刷项目研发、技术转移、产品检测、培训认证等服务平台,提升印刷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带动印刷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促进我省印刷包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面向社会培训进城劳务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期内,通过加大对农民工、企业在职员工、下岗职工等的培训服务,为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每年可为企业、社会培训技术人员200人。

(六)提高印刷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办学通过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密切与企业的关系等途径提高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吸引社会资金100万元参与印刷技术专业办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