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要点:1 在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对特殊含义的语言的理解。
2 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话和写文章更有魅力。
3 收集精彩的格言警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开阔我们的视野。
1、诗人知识链接: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
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1、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收集资料2、语言的魅力知识链接:《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文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复述课文。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能抓住课文中重点的词句,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打动人心;并练习写一句有美丽的语言。
学习难点:对语言具有魅力的原因的感悟。
学习准备:找一段关于“春”的资料片。
3、书本里的蚂蚁知识链接:本文是一篇短小精致的童话,写了一只蚂蚁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书本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它挺愿意做一个字,就带着那些沉闷的字,跳跳舞串串门,使那本旧书每天都编出新的故事来,小姑娘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
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学习重点: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学习难点: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古诗诵读田园四时杂兴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体含义。
学习准备: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学习时数:一课时语文乐园(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文字的演变的词。
2、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描写文学创作的词语,体会。
3、读名言,激发学生爱书的情感,思考的习惯。
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字很丰富,要仔细辨认。
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了解反问句的用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特点,知道辨别多义词的用法。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汉字的资料。
学习时间:2课时。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案第二单元要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赞哦西欧阅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4儿童和平条约知识链接: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聚集在美国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儿童和平条约”上签字。
这个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多音字“给”的读音。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条约、宣告、憎恨、饥饿、共享、给予,彩虹、不朽、探索、恐惧、悲伤,无家可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重点: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学习难点: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学习准备:查找有关刘玉玲的资料5 太阳,你好!知识链接: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童话。
太阳行走天上,时时关注我们人类世界,给我们世界上的每个人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公平公正的对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尤其是儿童。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花草虫鱼,没有人类,没有可爱的世界,太阳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字。
能结合课文,理解以下词语:融化、哗哗、流淌、山颠、滋润、寄托。
2、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6自然段。
4、能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想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5、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受太阳的平等和博爱。
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在读中品味语句,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
进一步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体会这样的语句的优点。
学习准备: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6检阅知识链接: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
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
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
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
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学习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理解并积累词语:检阅、讨论、商量、棘手、俱乐部、截肢、劝、隆重,鸦雀无声、情不自禁、人山人海、成千上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古诗诵读初秋行圃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圃”(注意“圃”的写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能背诵全诗。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时间:1课时。
语文乐园(二)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组成。
2、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
3、读名言,激发学生了解、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
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通过说,多角度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
2、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
学习时间:2课时。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第三单元要点:1 本单元围绕“爱的阳光”这个话题,安排了3篇课文,三篇课文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要读懂课文,就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人物的感受。
深入体会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
2 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学会作批注,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的方法。
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阅读提示: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忘、发人兴思的艺术境界”。
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
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从而对作者的感受有所体会,对作者阐明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8阳光洒下来阅读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小姑娘的纯真可爱,感受到孩子善良的心灵。
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大量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学习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