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纽•成、结构及功能; 物质代谢及英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 钙、磷代谢与微•量元素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世纪课程教材中的第六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传递及其途径,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为避免与后期课程重复,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冇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报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心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为代生物化学研究的工耍内容第三节心物化学与医洋第四节本书纲耍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蛋白质的元素纽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

2.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螺旋,0-折叠,卩-转角与无规卷曲。

掌握Q-螺旋,B-折叠的结构特点。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徳华引力。

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

6.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7.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熟悉】1.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

生物活性肽的概念。

2.肽单元概念。

3.模序(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的概念。

4.结构域(domain)的特点。

5.蛋白质的分类。

6.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过滤和超速离心。

7.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

【了解】1.几种重耍的生物活性肽。

2.胰岛素一级结构的特点。

3.分析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特点。

4.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

5.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氨基酸二、肽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i级结构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五、蛋白质的分类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三、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四、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教学方法首先从蛋白质是生物体含量报多的固体成分,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的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等三维空间结构图形象、生动地讲授蛋白质分子上各基团的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血农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又可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进i步进行蛋白质的研究。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常见核苛酸的结构、符号和性质。

DNA和RNA的分子纽成。

核酸分子中核廿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2.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掌握原核生物DNA的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

DNA的生物学功能3.RNA的种类与功能。

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

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与功能。

4.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解链曲线与Tm。

【熟悉】1.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2.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了解】了解核酸酶的分类与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一、核甘酸核甘酸的结构二、核酸的一级结构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D 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 NA的超螺旋结构三、D NA的功能第三节RX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二、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艸、其他小分子RNA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D NA的变性三、D 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五节核酸酶教学方法首先从核酸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核酸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常规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相结合等教授方法第三章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和全酶。

3.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

必需基团的分类及英作用。

4.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

5.底物浓度对酚促反应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可逆性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

7.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

8.变构酶和变构调肖的概念、机理和动力学特征。

掌握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9.同工酶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1.酶促反应的机理,酚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即中间产物学说。

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IL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酶活性的测定与酶活性单位概念。

4.酶含最的调节特点和调控【了解】1.酶的作用原理: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及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

3.酶在疾病发生、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一、酚的分子组成二、酶的活性中心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一、酶促反应的特点二、酶促反应的机制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酚浓度三、温度四、pH五、抑制剂六、激活剂七、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第四巧酶的调*|V一、酚活性的调节二、酶含量的调节三、同工酶第五节酶的命名与分类一、酶的命名二、酶的分类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一、臨与疾病的关系二、酶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学方法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体进行物质的谢与分解代谢),新陈代谢的停止就生命的终止,生命活动离不开酚的催化作用。

在酚的催化下,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异常会导致代谢的异常,严重的会引起疾病,其至危及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接着引入止题。

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一般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讲授过程中联系前面己讲授的蛋白质知识,做到知识的连贯,酶结构的改变会引起酶催化活性的改变,进一步说明了本质为责白质的酶其催化功能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

本章的难点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与酶的调节,其实质基本上都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來影响酚的催化活性,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掌握了这个要点,学习起來就有规律可循了。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糖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的有氧氧化途径屮内酮酸氧化脱竣及三竣酸循环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NADPII的功能。

4.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英催化的反应。

5.糖异生的概念、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和生理意义。

6.正常人血糖的來源与去路。

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熟悉】1.糖酵解调节。

2.糖的有氧氧化的调节。

3.巴斯徳效应的概念。

4.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调节。

5.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6.糖异生途径的调节。

7.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1.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

了解糖代谢的概况。

2.肌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及糖原累积症。

3.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當疾病。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二、糖的消化吸收三、糖代谢的概总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二、糖酵解的调节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二、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三、有氣氣化的调\'i四、巴斯徳效应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四、糖原累积症第六节糖异生一、糖异生途径二、糖异生的调节三、糖并生的生理意义四、乳酸循环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三、血糖水平异常教学方法(见后)第五章脂类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

2.脂肪酸的B—氧化概念。

掌握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13—氧化的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掌握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

3.酮体的概念,酗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恫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4.磷脂的分类。

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5.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和限速酶。

掌握胆固醇的转化产物°6.血脂的概念。

血浆脂蛋白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的种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熟悉】1.片油三酯的合成代谢:部位、合成原料和合成过程。

2 .酮体生成的调节。

3.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熟悉脂肪酸合成酶的特点,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IP卩。

4•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和CT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类对甘油磷酯的水解及产物的作用。

5.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和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