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1.人类与环境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

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和生态平衡。

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

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

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

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1.大气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

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化学组成:正常空气的化学组成,氧及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来源。

影响空气污染的因素。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氟化物、苯并(a)芘等)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卫生防护原则。

空气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卫生监督。

2.水体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水的卫生学意义。

水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常见化学污染(汞、砷、铬、铜、氰化物、酚等)及其危害。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评价: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的卫生意义及水质的综合评价。

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各种水源和给水方式的卫生评价。

集中式与分散供水的卫生防护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饮水净化的意义。

自然沉淀、温凝沉淀、沙滤的净水原理和方法。

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饮水消毒的意义。

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水的快速净化消毒法。

染毒水的去毒法。

3.住宅卫生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室内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噪声、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日照、室内采光照明等。

室内污染中特别是吸烟对室内、公共场所空气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在讲授内容的同时,向同学教育和宣传戒烟。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

(四)营养与健康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对保证人体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

合理膳食: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来源及供给量。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人群合理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不同生理状况及作业的营养需要。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2.食品污染的急性影响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

食物中毒的调查及处理。

3.食品污染的慢性影响及预防: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五)职业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的特点。

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的定义。

我国职业病名单和报告制度。

1.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毒物的来源及其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蓄积和排出。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作用类型,影响毒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常见职业中毒的防治:铅、汞等金属物中毒。

苯及其同系物、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中毒。

有机磷等农药中毒及其他职业性毒物中毒。

2.粉尘与尘肺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常见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尘肺的定义及分类。

矽肺的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

石棉肺及煤矽肺的特点。

尘肺的预防措施。

3.高气温和热辐射高温作业环境中气象条件的特点。

高气温和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急救和处理办法。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综合评价。

防暑降温措施。

4.噪声和振动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的来源。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职业性耳聋、振动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六)医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和病因、诊断性、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类型和预防。

(七)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在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1.统计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2.相对数:相对数的意义。

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率的标准化法。

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标准差:平均数的意义。

常用平均数(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

标准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

常态分配的概念。

标准差的应用。

4.抽样误差及标准误:抽样及抽样误差的概念。

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t检验(成组比较和配对资料比较)。

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χ2检验基本公式,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四格表校正χ2值的计算,行×列表简捷公式)。

秩和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成组比较)。

6.正常范围的确定方法:确定正常值范围的要点。

正态资料和偏态资料,百分位数法。

7.统计图示法:统计图的意义,常用统计图的作法、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八)实习部分1.预防医学实习(1)毒物急性毒理试验:某种毒物的LC50或LD50测定。

(2)水源卫生调查、消毒及水质检验:水源卫生调查及消毒;水质理化性质测定(感官性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总硬度等测定法);水中毒物测定(氰化物或砷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3)膳食调查: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和评价。

(4)食品中毒物及农药残留量测定:食品中氰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快速测定:有机氯残留量薄层层析测定示教。

(5)气象条件测定: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热的测定和卫生评价方法。

(6)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空气中毒物(铅、汞、苯或二氧化硫等)采样和测定方法;粉尘采样和浓度测定方法(可结合工厂卫生调查同时进行)。

(7)工厂卫生调查:对高温、粉尘或某种生产性毒物作业进行卫生学调查或参观。

(8)生物材料中毒物检验或其他职业病诊断方法:尿、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铅、汞、砷等毒物含量测定,或选择1—2种职业病的特殊检验方法。

(9)教学电影:关于饮水卫生、粪便卫生管理、食品卫生或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的电影(可结合讲授或课余时间进行)。

2.医学统计学实习(1)统计的基本步骤。

(2)相对数。

(3)平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4)t检验(包括均数的u检验)。

(5)χ2检验(包括率的u检验)。

(6)秩和检验及统计作图。

(九)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预防医学部分约42学时,医学统计学部分约38学时。

讲授与实习比例预防医学部分为2:1,医学统计学部分为1:1。

具体安排可参照学时分配表。

(十)大纲使用说明1.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儿科、口腔、影象等其他医学专业作参考。

2.预防医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与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衔接和分工。

预防医学应着重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应用医学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阐明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提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理论根据和措施原则;同时也应适当联系临床学科,使学生既能得到系统的预防医学知识,又能联系实际应用。

3.大纲中规定的学时分配,实验、实习课的组织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十一、附录:教学安排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绪论环境卫生地方病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营养和食品卫生食物中毒、医源性疾病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步骤计量资料分析计数资料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回归统计图表24210642864363334433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实习大纲实习一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录像)目的要求:1、了解大气、水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地方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内容:(看录像)1、肺癌防治(时间约17分钟)2、广州市水污染状况(时间约17分钟)3、水俣病(时间约18分钟)4、地方性氟中毒(时间约20分钟)5、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约23分钟)观后评议(写实习报告):1、引起肺癌的主因及预防措施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性及保护措施3、水俣病主要病因及症状表现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因及临床特点5、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主要影响实习二饮用水消毒法目的要求:掌握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氧化消毒的原理、步骤及方法。

实习三膳食调查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它是计划和安排良好膳食的重要手段。

目的要求:1. 掌握食物成份表的应用。

2. 学会膳食计算,尤其是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计算方法。

3. 用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对膳食计算结果作正确分析并初步评价和建议。

内容:(详见实习课题)实习四抗坏血酸负荷试验(二氯酚靛酚法)原理:正常人服用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后,若体内储备量已足,则尿中可大量排出,若储备量很低或缺乏,则尿中排出极少,空腹服用抗坏血酸500毫克后,4小时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排出量<3毫克者为不足,超过3毫克者为正常,>10毫克者为饱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