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访谈
MI的主要目标:
提高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
加强这种动机
制订行为改变计划
MI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与个人寻求行为改变的矛盾心理有关:
改变的重要性
可实现行为改变的信心
MI包含了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可鼓励对象围绕其评估所需的一些情况展开叙述,这与常规的采用一系列封闭式问题的结构访问式物质滥用评估法截然不同。
几类可能被使用的开放式问题如:
你身边的社会工作者今天把你送来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
你对使用这些物质(酒、药物)有哪些担心?
过去使用这些物质如何给你带来了麻烦?
要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可使你考虑改变滥用物质的行为?
哪些情况会使你不改变滥用物质的行为?
这次参与物质滥用治疗你有何担心?
“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帮助患者找寻并挖掘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愿望与现实的相对比,使患者从内心的意愿出发,达到彻底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其最大特点就是不采取逼迫以及评价患者的方式,相反,在充分尊重患者以及其行为的基础上,使其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由此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预见美好的未来,使患者从内心激发其自身的改变潜能,从而达到彻底改变行为的目的。
”
据了解,动机访谈在美国的心理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戒烟、戒酒、戒毒、抑制药物滥用甚至减肥等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也是美国心理
健康专家们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在国内,动机访谈还是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并未广泛应用到实践领域。
“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遇到两难境地,‘既想要改变又不想改变’是患者的真实心理写照,”布林博士介绍说,“动机访谈的第一步,就是让患者理解这种两难的思考是正常的,对患者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建立彼此信任。
第二步,了解患者的人生目标,使其意识到自己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但并不以外界的压力来影响患者;第三步,在患者产生抵抗情绪的时候,给其充分的信心,告诉他抵抗的心理很正常,在过程中避免与患者进行争辩,而是用患者内心的愿望来说服其坚持,最后直至患者完成自我转变。
在美国,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酗酒者、吸烟者具有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
近年来,我国的酒依赖患病率上升了3.7倍,每年消耗掉的酒量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且酗酒者低龄化,酗酒者预期寿命平均低于53岁,酒依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最低饮酒年龄限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另一方面,据卫生部0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烟民,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布林博士信心十足地表示:“我相信动机访谈这种心理疗法将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动机访谈心理疗法的推出,是和睦家医院新近提出的“关爱健康,品质生活”理念的有力验证,必将为国人摒除不良习惯、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2种。
健康行为的采纳和危险行为的戒除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增强慢性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然而行为改变并非易事,以提供建议为主的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行为改变方面收效甚微,仅有5%~10%的成功率。
近年来,动机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Miller认为动机是个体改变行为的愿望,并非内在个性特征,个体的动机可以被影响,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生改变。
Miller等通过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在对动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新方法: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
逐渐被护理人员认识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