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 知识点归纳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 知识点归纳

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一、劳动经济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其一,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劳动力市场: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2、供给有无限弹性;3、单位供给弹性;4、供给富有弹性;5、供给缺乏弹性;(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同期(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劳动力需求:1.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2.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2、需求有无限弹性;3、单位需求弹性;4、需求富有弹性;5、需求缺乏弹性)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P12▪其一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其二指分析方法。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P14▪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二、工资形式P15▪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二)福利▪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二、失业及其类型P20▪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21(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一)政府支出(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P24▪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1)收入政策入其作用▪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P28▪其一,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其二,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种。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28▪可以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3、物质帮助权原则、劳动法律渊源P32(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我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原则。

2、劳动法律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1)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2)劳动(雇佣)合同(3)集体合同(4)习惯法(5)法官法或判例法劳动法的体系P36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前者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①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②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③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④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⑤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等。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P39(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42(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事实P441、劳动法律行为。

2、劳动法律事件。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P45(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离开这些特征就称不上经营战略。

(二)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1、外部环境的调研(1)获取口头信息。

(2)获取书面信息。

(3)专题性调研。

2、外部环境的预测。

(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P47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1)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

(2)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

(3)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

(4)固定成本的高低。

(5)行业成长过剩。

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1)产品差异化。

(2)规模经济。

(3)绝对成本优势。

(4)进入分销渠道。

(5)资本需求。

(6)现有企业的反应。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4、顾客力量的分析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P49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1)经济体制(2)经济形势(3)经济结构(4)经济政策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二、企业分析P50(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1、企业资源的概念2、企业资源的分析(1)物质资源状况(2)人力资源状况(3)财务资源状况(4)技术资源状况(5)管理资源状况(6)无形资产状况(二)企业能力分析P501、能力的概念及内容2、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1)纵向分析(2)横向分析(3)财务分析3、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1)效率分析(2)效果分析(三)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P52(四)企业的战略选择P541、总体战略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

(1)进入战略(2)发展战略/4点(3)稳定战略(4)撤退战略/6点2、一般竞争战略(1)低成本战略/2点(2)差异化战略/2点(3)重点战略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1)新兴行业的战略(2)成熟行业的战略(3)衰退行业的战略1)衰退行业战略的影响因素2)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①领导地位战略。

②合适定位战略。

③收获战略。

④迅速退出战略。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P60(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的活动组成:一是制定战略评价标准;二是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三是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

1、企业战略控制的特点2、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1)战略评价标准(2)实际成效(3)绩效评价3、战略控制的方法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P62(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4、科学的决策程序5、决策方法科学化(二)确定型决策方法P631、量本利分析法2、线性规划法3、微分法(三)风险型决策方法P681、收益矩阵2、决策树3、敏感性分析(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P691、悲观决策标准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3、中庸决策标准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企业经营计划P70(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1、使决策目标具体化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率3、为控制提供标准(二)制订企业计划的原则1、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2、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P711、滚动计划法2、PDCA循环法3、综合平衡法(四)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2、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第三节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P74(一)市场营销的概念(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三)消费者市场分析P75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1)文化因素(2)社会因素(3)个人因素(4)心理因素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1)参与购买的角色(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3)购买决策过程(四)组织市场分析P771、组织市场的构成(1)产业市场(2)转卖者市场(3)政府市场2、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4点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P80(一)分析市场机会1、发现市场机会2、评价市场机会(二)选择目标市场1、市场细分2、目标市场的选择3、市场定位(三)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四)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1、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2、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三、市场营销策略P84(一)产品策略1、产品组合策略2、品牌与商标策略3、包装策略4、产品生命周期5、服务策略(二)定价策略(三)分销策略1、销售渠道的概念(1)渠道层次数目(2)渠道的长度(3)渠道的宽度(4)渠道的多重性2、销售渠道的设计(四)促销策略1、广告2、人员推销3、营业推广4、宣传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P97▪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