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a):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相对于稀缺。

b):具有绝对的属性c):在市场经济中,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企业:追求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市场的基本功能。

4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5 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6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7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8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9 劳动力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10 劳动力市场:主体:所有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客体:即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11劳动力市场的性质:a)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 与工资进行交换行为,使双方得到各自使用的价值,在交换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c) 劳动力市场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12劳动力的本质属性: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13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方法14劳动力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作c) 充分就业15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16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17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c 资本d 企业家才能18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主要部分19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0货币工资因素:a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c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1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2实际工资两个因素影响:a 货币工资 b 价格指数23计时工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24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25福利支付方式:a实物支付b延期支付26福利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实质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27福利的特征;a 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b 法定性c企业自由性和灵活性28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值总量。

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存的总和。

29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30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Y=总供给=总需求=消费C+储存S=消费+投资I则:Y=C+S =C+I31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32失业类型:a 摩擦性(大学生毕业)b 技术性(下岗c 结构性(下岗d 季节性(气候)33需求不足性失业形式:a 增长差距性失业 b 周期性失业34失业程度指标:a 失业率 b 失业持续率35失业影响:a 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 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c 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36政府支出:a 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37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a 最低劳动标准 b 最低社会保障c 工会38最低劳动标准包括:a 最低工资标准 b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39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40货币政策类型; a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41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 调整贴现率 c 公开市场业务42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通常在0.2~0.4之间第二章劳动法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的基本精神体现2 劳动基本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体现了统治阶段对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差异或者利益冲突的基本态度。

基本原则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性质。

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a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B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C有着高度的稳定性D有着高度的权威性4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a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原则B劳动关系民主化C物质帮助5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6 劳动权包括:a劳动就业权b自由择业权c劳动报酬权d休息休假权E劳动保护权f职业培训权等7 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8 劳动保障具体地体现:1基本保护2 全面保护3优先保护9 当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10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11 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特征:1社会性2互济性3补偿性12 法律渊源: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13 劳动法渊源的类别;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14 宪法关于劳动的规定保证了劳动法的权威与劳动法制统一15 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16劳动法的体系: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 劳动标准4职业培训5社会保险和福利6 劳动争议处理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8监督检查17 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保护制度等。

18 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19 职业培训制度包括:1专业技术知识2职业技能的教育与训练20 社会保险制度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21 劳动法律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2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条件:1现实的劳动关系2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23 劳动关系是基本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制度24 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25 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26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 双务关系4 具有国家强制性27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2内容3客体30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1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2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1 企业战略实质包括:1外部环境2企业实力3战略目标2 企业战略具有的特征:1全局性2系统3长远4风险5抗争3外部环境的调研:1获取口头信息2获取书面信息3专题性调研4 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3技术4社会文化5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1企业资源状况分析2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分析3竞争优势6 资源优势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所拥有的或者建立的特殊资源。

7 资源缺陷是企业不具备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8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为:1基本活动2支持活动9 企业能力分析方法:1纵向分析2横向3财务10企业能力评价标准为:效率和效果11 企业的总体战略;1进入战略2发展3稳定4撤退12 竞争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内容13 一般竞争战略有:1低成本战略2差异化3重点14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15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2 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3 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4 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16 战略控制是将预先制定的战略目标与反馈回来的战略执行信息进化比较,以检查战略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17 战略控制由三个方面组成:1制定战略评价标准2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3 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18 战略控制方法:1事前2事中3事后19 决策科学化包括;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4 科学的决策程序5决策方法科学化20 确定型决策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2线性规划法3微分法21 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寻找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公式法22 风险型决策方法:1收益矩阵2决策树3敏感性分析23 不确定性决策方法:1悲观决策标准2乐观系数3中庸4最小后悔5同等概率24 制定企业计划原则:1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2 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3 稳定性与灵活性25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 2 PDCA循环法3综合平衡法26 目标管理的特点:1它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2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3更富于参与性4强调自我控制5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27 企业目标管理实施:1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2实施3控制28 设定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起点,也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29 市场分类的目标和方法:1按交换对象分为商场市场、服务、技术、金融、信息等2按买方分为消费者和组织者市场3按活动范围和区域不同分为世界、全国性、地方等30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1文化2社会3个人4心理31 消费者购买行为:1习惯性行为2化解不协调3寻求多样化4复杂32 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会。

可分为:1产业市场(最具有代表性,最多样化和最庞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对象)2转卖者市场3政府市场33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步骤:1分析市场机会2选择目标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34 营销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35 产品策略:1产品组合策略2品牌与商标3包装4产品生命周期5服务36 产品生命周期包括:1投入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37 影响销售渠道选择因素:1产品2市场3企业38 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 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2人的实际能力分为:1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3 态度是人对某种实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4 工作满意度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5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 融合的人际关系5 个人特征与工作匹配6 阿伦和梅耶综合研究提出形式:1感情承诺2继续3规范7 社会知觉: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8 社会知觉包括:1首因效应2光环3投射4对比5刻板印象9 归因: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