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点及应对措施2021

危险源点及应对措施2021

危险源点及应对措施
一、主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主要危险源:高温危害、粉尘危害、噪声伤害、机械传动部位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伤害、高空作业伤害、电气伤害、滑坡、塌方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火灾伤害、物体打击伤害、受限空间作业伤害
主要应对措施
高温危害主要应对措施:远离或隔离高温点;采取降温措施;确需至高温处作业时,必须确认降温至人体接受程度,方可进行作业;做好互保工作。

粉尘危害主要应对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一定要戴好防尘口罩、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改善作业环境,工作场所要经常洒水、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噪声危害主要应对措施:采用吸音材料、消声器等隔音措施,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佩戴耳塞耳罩;减少工作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后暂时离开车间休息,恢复听力。

天然气危害主要应对措施:作业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进入天然气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必须携带煤气报警器。

发生天然气泄漏,立即向班长、调度报告,调度要立即组织关闭、切断气源、设置警戒;发生重大天然气泄漏或天然气中毒事故,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机械运转部位伤害主要应对措施:严禁在机械运转部位下作业(清扫卫生、加油、换皮带轮、传送工具等);作业时,身体部位必须远离皮带机200mm之外;同时应及时清理通道内积水,积油、传输设备掉下的散落料及检修后的废旧备品备件,保持安全通道畅通;处理故障时,必须停机处理,并切断电源开关悬挂安全标志牌;检修作业完毕时,必须清理安全通道,恢复安全防护装置.
高空作业危害主要应对措施: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级:一级,2-5M;二级, 5-15M ;三级,15-30M;特级,30M以上。

明确危险区域,确认安全带完好,并系好安全带(双钩、高挂抵用):确认防护设施安全牢固,作业人员上方及周围无危险物,必要时增设架板,防护网围栏等设施;严禁高空抛物,防止砸伤过人。

滑坡塌方伤害主要应对措施:
1.根据料场料堆堆高条件及时调整开挖边坡坡比,将边坡的坡比放缓到稳定状态
2.勤观察常护坡
3.不在危险地段停留
4.注意边坡坍塌征兆
5.一定要戴安全帽
电气伤害主要应对措施:
1.非电工严禁动电
2.各种电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电、接地是否良好
3.所有用电器具必须经过漏电保护器,而且漏电保护器必须灵敏可靠
4.禁止用扎丝等导电材料捆绑电缆电线
5.所有用电开关应标明用途和责任人
6.学会触电急救知识
车辆伤害主要应对措施:
1.上下班及厂区内来往运送物料的车比较多,交通安全尤为重要
2.遵守交通规则
3.车辆安全设施处于良好状态,灯光齐全
4.多人行走时应成纵队而不应排成一排
5.通勤车辆应不得人货混装、不得超员、不得超速行驶
起重伤害主要应对措施:
1.各种起重设备在安装前必须经检验合格,各种证件齐全。

2.起重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专门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

3.起重机操作工、起重指挥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

4.钢丝绳、吊带应每班检查,起重机开动前应确认安全后再开车
5.任何人不得在起吊物下方停留
6.起重机司机应听从任何人发出的停车信号
7.吊笼内严禁人货混装
物体打击主要应对措施:
1.严禁上下同时作业,除非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2.进入工作场所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3.脚手架上的杂物应及时清理,所有工器具必须袋装吊运,严禁抛扔,除非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火灾主要应对措施:
1.严禁明火作业,必须要明火作业时,必须经施工管理部和安全生产部批准,派专人监护,作业完毕立即灭火。

2.不得在一个垂直面上同时进行电焊气焊作业,氧气瓶、乙炔瓶按规定存储,不得暴晒,两瓶间距保证5M以上,与明火保持10M以上的距离。

3.焊割作业时下部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派专人监护。

如发生火灾,应立即扑救,同时向安全生产部、施工管理部报警。

应学会火场逃生技巧。

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应对措施:
(一)通风、置换或清洗
1.设备、管道先降温、降压后,切断与外界相连接阀门,然后打开受限空间(容器或管道)与大气相连的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连的设施,使之与大气相连通,自然通风。

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禁止向受限空间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根据受限空间使用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置换,或用水对容器进行清洗;并达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19.5~21%(体积百分数),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2007的规定;
(3)、可燃气体或蒸汽: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10%时,其被测浓度应≤1.0%;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4%时,其被测浓度应≤0.5%;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4%时,其被测浓度应≤0.2% 。

(二)安全隔绝
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2.管道隔绝可采用拆除一段管道或在管道的法兰连接处插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识),不能只是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的办法,使之与其他设备或管道隔离,防止有害气体或物质进入受限空间,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孔、洞进行严密封堵。

3.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设备用电设备时,应先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加挂*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三)取样分析、监测及监护
1. 作业前半小时应对受限空间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部位取样。

3.分析合格后30分钟未进入作业或作业中断超过30min都应重新进行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4.作业人员(作业前要清楚知道作业存在的危害、风险及注意事项)在作业的时候,受限空间出口处必须有专人(技术人员或安全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员不能随意脱离监护现场,应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系,及时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情况,以保证容器内作业人员遇到危险时能及时得到救助,也可以阻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误入发生安全事故。

(四)个人防护措施
1. 在缺氧或有毒的环境中作业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还应栓带安全绳;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5.在严重缺氧或有毒物质浓度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长管式防毒面
具(禁止使用一般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长管的进气口在**的新鲜空气环境,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长管的进气口同样也要专人监护,以免出现意外。

(五)照明及安全用电
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受限空间照明用电电压应小于等于24V,在潮湿容器或狭小空间内应小于等于12V。

2.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3.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 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它非防爆器材。

(六)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受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警示线。

2.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作业;进入受限空间如涉及用火、高处、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3.作业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使之清楚作业存在的危害、风险及注意事项。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安全应急处置措施和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