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基础落实练世界地理概况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1.B 2.C 3.A第1题,中国古代商船为实现顺风顺水航行,一般选择冬季从南方沿海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由于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鱼类饵料丰富,是捕鱼的好时机;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并不盛产棉花。
第2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
第3题,“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②错;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
(2019·铜陵模拟)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该地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
B.该地中部地区为刚果盆地
C.F地附近的山地为安第斯山脉
D.G地形区大部分位于阿根廷境内
5.E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4.C 5.B第4题,地形剖面图西部地势高,经度为60°W两侧,应是南美洲。
所以F地附近的山地为安第斯山脉,G地形区在南回归线附近,应是巴西高原,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
故选C。
第5题,E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上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B。
(2019·吉林仿真考试)下图中岛屿上鸟类众多;岛农长期种植甘蔗,蔗糖生产是该岛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年该岛蔗糖单产下降,总产量也下降,蔗农收入减少。
读图回答6~7题。
6.与该岛屿最接近的大陆为()
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南极大陆D.美洲大陆
7.众多鸟类居住在该岛东南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光照B.热量
C.降水D.洋流
解析:6.B7.C第6题,图中经纬度显示该岛位于西南太平洋,属于大洋洲,离澳大利亚大陆最近。
第7题,该岛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部为迎风海岸;根据岛上河流流向确定岛屿中部为山地,故岛屿东南部多地形雨,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和充足的食物,因此植被茂密,鸟类众多。
(2019·湖南十校共同体联考)下图示意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
据此完成8~9题。
8.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且该岛位于印度洋。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
B.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9.若a和b分别表示35°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上的河流有结冰现象
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C.甲地适宜种植葡萄
D.乙地夏季高温多雨
解析:8.A9.C第8题,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说明该岛位于北印度洋中,纬度低,全年气温高,为热带季风气候。
该岛夏季盛行西南风,甲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旱季;冬季盛行东北风,甲地位于东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为雨季。
总之,
该地全年气温较高,分旱雨两季,最可能形成热带草原景观。
第9题,若a和b分别表示35°N 和40°N纬线,且岛屿以东不远处为大陆,说明该岛位于大陆西岸35°N~40°N,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适宜种植葡萄等水果;河流没有结冰现象;由于山峰海拔较低,不会形成终年积雪。
(2019·济南调研)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深海沟B.岛弧链
C.板块生长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
11.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
C.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
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解析:10.C11.A第10题,图中①虚线北段位于红海处,为东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深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岛弧链主要位于亚洲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第11题,图中洋流为夏季的索马里洋流,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向东北方向流,使该海域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展;在索马里沿岸形成上升流,有利于渔场形成,其性质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从西亚到中国顺风顺水,能增加航速。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克拉运河计划是指从泰国克拉地
峡区域挖掘一条沟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
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尚未规划实施。
(1)图中①处是其所在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其优势条件之一是接近棉花主产区。
分析该国西北部盛产棉花的自然原因。
(2)欧洲一些品牌服装企业到②地建服装加工厂,产品贴牌销往欧洲及世界各地。
试从地理角度(除原料和交通条件外)说明欧洲服装企业选址②地的理由。
(3)若克拉运河通航,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当地的气候、降水、土壤、日照等条件分析即可。
第(2)题,可从劳动力资源、土地租金、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3)题,克拉运河开通,会形成联系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的便捷通道,可从交通的便捷性、国际海运航程、运费及马六甲海峡的交通地位变化等方面
进行分析。
答案:(1)该国地处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棉花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收获。
(2)该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口多,市场广阔;世界品牌优势与该区域低生产成本优势相结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答出三点即可)
(3)克拉地峡开凿运河会形成联系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的便捷通道;国际海运航程缩短,运费降低;马六甲海峡的交通地位可能下降。
(答案合理即可)
13.(2019·江西师大附中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迪拜约17%为阿联酋公民,约
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2.3%、巴基斯坦人占13.3%、阿拉伯人占9.1%、孟加拉国人占7.5%,其他占10.8%。
下图为迪拜气候资料统计图。
(1)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分析阿拉伯半岛内油气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并评价此种交通运输方式。
解析:第(1)题,迪拜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在干旱的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地貌等体现了整体性的特征。
第(2)题,迪拜以石油资源为主的经济结构吸引国外青壮年劳动力迁入,造成迁入人口数量多于本国人口数量。
第(3)题,油气资源运输在陆上最适宜采用管道运输。
该运输方式的优点主要从运量、连续性方面分析,缺点主要从投资和灵活性方面分析。
答案:(1)自然环境整体以干旱为主要特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
(2)石油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缺乏大量年轻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附近国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国际劳工远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
(3)管道运输。
优点:货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速度快。
缺点:需铺设专门的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