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备课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备课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备课2009-05-07 14:26:44|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温度计的秘密(分组实验)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2.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实验材料:温度计、冷水、热水、杯子(6组)教学实验过程:一、[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师:有一天大风降温,你忘记多穿衣服感冒了,有没有发烧,怎样才能知道呢?生:摸摸脑门热不热.生:用体温表量一量.师:我们常凭感觉,如用手摸脑门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感觉可靠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1]每位同学桌上备有大约OC、25C和50C的三杯水.请同学们按书第36页图41的方法进行实验.将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师:中间这杯水是冷还是热呢?生。

左手觉得热,右手觉得冷.师:看来靠感觉不能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需采用第二个同学说的办法,用体温表测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今天我们将学习温度计和它的使用方法.认识实验用温度计(出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构造.(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师;请一位同学按从外部到内部,从下到上的顺序描述一下温度计.生:外部有玻璃外壳,下边是个玻璃泡,上边是个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和字母C.内部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二、试验师:现在你们用手握住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师: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生: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上升,液体受热膨胀了.师:手的温度比玻璃泡高,热从手传给玻璃泡,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面升高,从液面处的刻度就可读出温度值.师: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生: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说明液体温度降低,变冷收缩.师:根据这两次实验,我们能总结出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道理吗?生: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1)测温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师:怎样用温度订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讲刻度尺使用时的四步程序.生:认、量、读、记.师:只要是使用带刻度的测量仪器,都可以按这四步进行.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这四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大家先看课本第38页课文和第39页的插图,然后结合使用刻度尺测量的四步程序总结使用温度计的四步程序.学生看书三四分钟,以问答方式同时板书或利用投影片,总结出以下内容.[板书6](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清三要素:零刻线、量移、最小刻度值.使用前①认认清单位:C(摄氏温度)℃摄氏度.使用时②量:(玻璃)泡要全没人,不碰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③读:(玻璃)泡胃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④记: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师:请大家继续观察温度计,其中有0度和100度两个刻度和符号C.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它0度和100度又是如何规定的?[板书7] 3.摄氏温度(C)(1)摄氏温度的规定(2)单位:摄氏度,符号字母C表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它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金属(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演示实验)实验目标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材料:固体热胀冷缩的演示器、酒精灯实验教学过程:1.在上一节的活动中获得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结果。

活动可以是完全放开的,不需要教师特别指导,对个别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重点指导或与其一同实验。

但是,实验之前,教师要提醒给铜球加热时,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碰到加热后的铜球等。

在利用其他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时,体现自主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2.活动结束,让学生通过归纳、交流,获得结论。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实验结果与本课的活动一、活动二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科学的归纳: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课活动中,也可以将活动一与活动二合并起来。

如果学生在开始就将气体、固体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来,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3.自由活动:自由活动专题可由学生任意选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与本课探究主题相关联的活动。

“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动,建议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目的。

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具体活动。

比如:如果要建造一所房屋,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考虑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针对物体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评一评哪些同学的处理方法最科学、合理。

4.拓展活动:因本课的拓展活动比较简单,建议学生实际做一做,并且做成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研究岩石(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具:1、较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

每组两盒,盒上注明1号盒、2号盒。

(每盒内装入上述五种岩石,并分别贴上标号,两盒内岩石标号不同。

)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盐酸机滴管,每组一套。

观察记录表,每组一张。

试验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在野外山上,同学们一定发现过各种各样的石头,地质学家把这些石头叫做岩石。

岩石的种类很多,并且各有各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几种典型岩石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动手实验。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岩石,放在你们的桌上(请同学们打开1号盒)。

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岩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

(应让学生充分发言,引导他们认识要从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谈话:同学们提出要从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对岩石进行研究,这是非常正确的。

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观察记录表,请同学们在研究中,把观察、实验的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下面我们从颜色开始,对五种岩石进行研究。

(1)观察岩石的颜色讲解:各种岩石外表的颜色不相同,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透明的,带花纹的等等。

你一定要仔细看看你所研究的五种岩石,都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观察后,可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以取得小组对观察结果的一致意见。

)(2)观察岩石的结构讲解:岩石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是指岩石是层状的,还是粒状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同学们在观察岩石结构时,可以利用放大镜。

这样对岩石的结构会看得更清楚。

学生观察记录。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老师应巡视指导,对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结构要及时指给学生。

)(3)观察岩石的硬度讲解:各种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岩石的硬度分成三级:很硬用小刀刻不动;较硬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较软用铜钥匙刻得动。

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刀和铜钥匙,刻一刻所研究的五种岩石,看一看它们属于哪一级。

学生刻划岩石,并做记录。

(4)对各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归纳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然后由小组长填写实验报告单。

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变化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

实验材料:岩石、镊子、酒精灯、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一、出示岩石风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演示变化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岩石为什么会变化。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用镊子夹着岩石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加热后,放进冷水,反复几次。

观察岩石有何变化,并记录下来。

(温度变化大,岩石表面有细小的裂纹)2、用镊子夹着岩石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加热后,放进热水里,反复几次。

观察岩石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温度变化小,岩石表面没有变化。

)三、归纳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然后由小组长填写实验报告单。

土壤里有什么(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含有空气、腐殖质、沙石和粘土等。

实验材料:含有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的土壤、块状土壤、杯子、水、放大镜、玻璃棒等。

实验过程:一、学们学习了土壤,哪么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实验步骤:1、各小组进行活动,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并做好记录。

(有腐烂的动植物的残体,沙石,粘土)2、把块状土壤放进盛有水的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做好记录。

(把块状土壤放进水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来。

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三、小组交流汇报,然后小组长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光是怎样传播的(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有小孔的卡纸、一张无效空的卡纸。

实验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来研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二、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并把实验的情况记录下来。

)1、把一张有孔的卡纸和一张无孔的卡纸立起来,然后打开手电筒照到有孔的卡纸上,观察无孔卡纸上有无光点?2、把两张有孔卡纸和一张无孔卡纸依次排列,打开手电筒照到有空卡纸上,观察无孔卡纸上有无光点。

调节有孔卡纸直至无孔卡纸上出现光点,观察两张有空卡纸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小孔在一条直线上)3、把三张有孔卡纸和无孔卡纸依次排开,打开手电筒进行试验,方法同上,直至无孔卡纸上出现光点。

观察三张有空卡纸的位置有何特点。

(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三、小组交流汇报,填写实验报告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