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秋冬星空”、“材料与生活”、“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等5个单元,共22个课题,28课时。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题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重点落实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科学探究经历,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对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常见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联系。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程序去思维和操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书写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安全地进学习,探究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4、学会使用学具、材料进行试验。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思考、想象、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等。

做到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想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采用角色演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作品制作法、反感设计法等。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二周:植物的身体;第三周——第五周:秋冬星空第六周——第十周:材料与生活;第十一周——第十四周:水循环第十五周——第十八周:我们的家园——地球;;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研究与实践。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探究内容不要局限于教科书设计的内容,应在时间、空间、探究对象上进行有效拓展。

2、评价应侧重于发现和张扬学生个性,避免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学生。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2、知道植物根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三、教学重难点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2、知道植物根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烧杯、镊子、量筒、放大镜。

五、课时安排植物的身体 1课时植物的根 1课时植物的叶 2课时植物的茎 1课时花和果实 2课时六、应注意的问题从整体遵循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4、植物的茎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知识: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力: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思想情感: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具放大镜、刀片六、教学过程:(一)导课创设问题情境:人们种树、种庄稼并向根部浇水,是如何输入到植物的其它部分的?(二)新授开展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设计验证试验。

(师:解剖、观察植物茎的方法:先横切、再纵切。

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观察时,借助放大镜观察剖面)4、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5、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三)自由活动1、展示农业生产中对果树进行环割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膨大的部分?(生进行猜想)2、教师出示资料卡解释原因,让学生了解到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认识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四)拓展活动了解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五)小结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4、植物的茎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经历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和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根的实验设计、改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

因此,我将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放在课堂上进行,而将实验过程及观察放在课外进行,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完成,没有考虑进行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

但是,学生在做了实验之后却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交流愿望。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交流。

学生的态度与要求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欣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第二单元秋冬星空教学内容: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知道秋、冬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如何观察星空;介绍星座知识。

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如何观察星空;介绍星座知识。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秋冬季星空的资料应注意的问题:本单元的两课是进行中长期星空观察的起始,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是两节课共有的重点。

课时安排:6、秋季星空 1课时7、冬季星空 1课时6、秋季星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能力: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思想情感: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一些秋季星空的资料,如北斗七星、仙后座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辅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播放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探究活动一:1、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

在交流中教师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在观察中要明确自己观察时所处的方位及星座所在的方位,如对北斗七星的观察。

汇报中应提示学生表明观察时是面朝北的,往“天顶”处可视为南方,往地平线处为北方,此时人的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北斗七星是属于北天的一个星座。

二是使学生能将相邻的几颗星组成一些便于记忆的图形,使之成为“我的星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为自己选定观察研究的对象。

2、先让学生自由汇报,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让学生画出北斗七星及自己根据想像组成的星座的样子。

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

资料卡的内容可以穿插在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北斗七星。

活动二:分三个层次进行活动:1、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活动,教师在巡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恰当评价。

2、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

因观察星空独立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制定各自的观察计划。

一个是北斗七星,一个是自选的“我的星座”。

三、动手实践:制作观星箱1、如果要长期观察一个星座,借助什么样的观察工具比较好?2、展示观星箱,让学生了解观星箱的作用,再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

3、制作。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教师也可以提供其他方法来制作观星箱。

如,利用透明的盒子,在盒盖上用笔画出大小均等的网格,将盒的周边及盒底用纸糊住,使其不透明,在盒底部一角打一观察孔即可。

如果利用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将其方法改进,如不用胶带固定线,而是用针在盒子边缘穿孔,将线穿过,在外面打上结固定住。

4、制作完毕,可以让学生试用观星箱来观测某一物体,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记录的方法,还要特别强调在观测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时,要选择最佳观察点并且观星箱的位置应固定不变。

同时也提醒学生,因自己选定的几个观察对象在天空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观察对象要分别用一个固定的观星箱才能准确观察星座的变化。

四、拓展活动:建议让学生课后至少再制作一个观星箱,分别用来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星座,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教后反思:因为本课是学生进行四季星空探究的起始课,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就为开展中长期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我在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边玩、边做、边实践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将三维目标有机的溶合于活动当中,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制作了观察工具,又为中长期探究活动做好了技能与工具准备。

后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指导,增强学生活动中的科学意识,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5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能判断各种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在发明新材料。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2、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人造同前一课人造,可再生同前教学准备:各种材料、导线、酒精灯、电池、小刀、锤子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问题的提出及选择2探究过程要细致、完整3注意逐步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增多探究方法课时安排8 木材 1课时 9、纸 1课时10 陶瓷 1课时 11、金属 1课时 12、玻璃与塑料 1课时8、木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能力: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

思想情感: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试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头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具:各种木头、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那么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活动一:木头有什么特点?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讲: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

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讲: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做好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