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

2、M蛋白(细胞壁中)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4、链球菌溶血素:链球菌溶血素O、S
5、致热外毒素
肠道外感染:大肠杆菌在肠道内不致病,作为条件致病菌。当细菌寄居部位改变等原因可引起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和化脓性炎症最常见;肠道感染:有些特殊血清型大肠杆菌为外源性感染原,引起腹泻。
1、侵袭力
致பைடு நூலகம்球菌
致病杆菌
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化脓性链球菌)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沙门菌属(伤寒杆菌)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球形,多呈葡萄串状排列。无鞭毛,无芽胞,有的有荚膜。G+
球形,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胞,幼龄菌多由荚膜。G+
较其他肠道杆菌弱,60℃10min即被杀死,对酸敏感
强,对湿度、紫外线、75%乙醇、链霉素等敏感。
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制作用,芽胞的强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凝固酶:游离凝固酶;结合凝固酶
2、葡萄球菌溶血毒素
3、杀白细胞素
4、肠毒素
5、表皮剥脱毒素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1、黏附素
人对其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感染后可出现抗M蛋白、抗致热外毒素等多种抗体;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可反复感染。
肠热症后免疫牢固,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
主要依靠肠道的局部免疫,病后免疫期短,不巩固,不能防止再感染
1、感染率高,细胞免疫为主
2、超敏反应:IV型,T细胞介导
主要依靠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病愈后仍需要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3、毒性休克综合征
1、化脓性疾病
2、毒素性疾病: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1、肠热症:病后免疫牢固
2、食物中毒:不牢固
3、败血症:不牢固
1、急性菌痢
2、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
3、慢性菌痢:病程>2个月
1、外伤性破伤风(角弓反张)
2、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带风、七日风
免疫性
杆状,多数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G-
具有周身鞭毛,无芽胞,有菌毛,有荚膜。G-
短小杆状,有菌毛,无芽胞,无鞭毛。G-
细长微弯,无芽胞和鞭毛,用抗酸染色后为红色。G+
细长,有周身鞭毛,芽胞球形于菌体顶端,G+转G-
抗原构造
有葡萄球菌蛋白A(SPA)、磷壁酸等。
A群链球菌细胞壁上多有多糖抗原,再外层有蛋白质表面抗原。
2、内毒素: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刺激肠粘膜炎症
3、肠毒素:鼠伤寒沙门菌产生
1、菌毛
2、内毒素
3、外毒素:耐热性外毒素志贺毒素,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肠毒性
1、原发感染:常见于儿童
2、原发后感染:常见于成年人
1、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
2、破伤风溶血毒素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37℃,pH6.5~6.8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血平板,37℃,pH7~7.5
抵抗力
较强,80℃30min可杀死,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过敏。
不强,60℃30min即被杀死,对消毒剂、青霉素、红霉素、磺胺敏感。
强,56℃60min、60℃15min有些仍可存活。
不强,65℃15min、75%乙醇可被杀死,对氯霉素敏感
主要有菌体(O)、鞭毛(H)和K抗原三种。
O抗原产生IgM;H抗原产生IgG;Vi抗原有助于诊断。
有O、K抗原,依据O抗原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
代谢与培养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耐高温。
兼性厌氧,血平板或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
代谢活跃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普通平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