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

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

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语言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也是我们用来传递并保存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 是体现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网络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起来的, 现在社会网络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网络流行语言则是通过电脑这种工具运用语言为传播媒介的特别沟通形式。

所以要知道网络词汇的特点, 大众就一定要先从它的输送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索。

网络语言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 而是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无线通信备受大众喜爱, 网络技术覆盖了全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全面网络化, 互联网更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网络也给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活力。

近年来, 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幽默性、简洁性、方便理解、易于交流等特点, 深受大众喜爱, 这也是网络热词得以蹿红的重要原因。

网络词汇表现为简缩词、拟声词、旧词赋新意, 数字谐音, 拆字, 符号、原有词汇的合音变化, 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等毫无疑问地便成为首选。

如近几年出现的“Vans”(万事如意) 、“book思议”(不可思议)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shopping”说成(血拼) 、“木有”就是(没有) 、“可爱”为(可耐) , 再如数字“1775”在一定的交流语境中有“我要造反
了”之意, 其文化链接的事件根源于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等是由特定数字构成的数字化网络语言。

网络流行语的之所以被创造和被大众传播, 主要是有新的立意、独创思维、吸引眼球、更能张扬个性的特点, 给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把思想意识、情感兴趣、审美差异、语言生活等的大众文化精神通过信息时代表现的一种新兴语言载体, 它的形成具有时代特点, 也推动高端科技与社会转型轨迹的快速发展。

在网络社会交际过程中, 新兴的网络词汇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立即追随的想法。

数字的特殊含义、不同的符号表达、新型字母构成、音同而意不同的短语等, 都表现出了网络这个社交群体高调的特质、摒弃惯例、独树一帜的心理特点。

因为个人情感与现实存在差异, 要想充分展示内心复杂情感变化, 不断提高彼此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效率, 正确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所作所为, 有效地提高网络交际效率, 就需要创造出很多独具内涵和新奇新颖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等。

传统媒介的语言已落后现在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风格简约缩略、独特新奇、十分诙谐幽默、比较通俗、更亲民化、方便运用, 同时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彰显活力气息。

以独特的幽默感和调侃的话语形式表达大众心声,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运用, 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效仿。

网络语言运用诙谐有趣的表达方式, 表示的内心不同想法。

网络语言依靠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力量, 使覆盖的范围更加宽广, 因此成为社交中的流行词。

三、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 正向影响力
网络语言由于面向平民开放性强有利于大家的快捷沟通, 于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加大了网络语言使用规模, 从现在大众文化的传播来看, 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转变传播模式与拓展范围。

网络流行语给顶尖文化的大众化也带来了帮助, 并使大众文化推广迅速。

形形色色的传播主体网络语言使人的理解性、思想转变性以及文化沟通得到了加强, 人类道德意识在社会流行文化中也被普遍传播。

第一, 网络语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新意识的大量出现产生大量的新词, 为了丰富新词, 加强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词汇也从方言、古代语和外来词中吸取新鲜的、有活力的元素融入词汇里。

网民根据构词法结合个人情感, 创新新词, 方便大家在口语交际中使用, 丰富口语交际的语义色彩。

更为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 成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必不可少一部分。

第二, 青少年是网络使用较大群体, 应注意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和有效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健康心理发展。

很多青少年习惯用富有创造性的名字或签名, 这也代表着他们渴望成为创新的个体。

第三, 网络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时尚化。

通过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就能指引大家向着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 把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网络的负文化向积极方面转变过来。

第四, 多为大众创造多姿多彩的思想知识文化环境。

宣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采取多姿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 进一步强化针对性与实效性, 落实网络
建设管理机制, 使用好网络, 管理好网络。

把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论坛、科技等多种媒介联系起来, 大力推动网络健康文化茁壮成长。

第五, 网络语言能在紧张工作的同时, 宣泄一些情绪和释放沉重的压力。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二) 负向影响力
网络语言的产生, 存在奇异性、随意性、表达意思模糊的不良特点。

在一定范围中人的思维、情感和观念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尚语言传播带来的非理性现象和不确定性特点, 使大众产生错误理解和判断能力。

网络语言时常以一种恶作剧的方式出现, 对社会意识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 甚至对社会家庭等级秩序观念也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一, 从文字构成来看, 网络语言缺乏严格规范性, 在某些运用环境中曲解意思, 偏离了语言规范, 给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在语言学习阶段的网民, 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年龄段, 针对一些带有负面含义的网络流行语言没有正确辨别能力, 影响他们正确地使用。

他们很快吸收不规范词汇, 很容易养成不使用规范字和规范表达的坏习惯, 影响正常的语言学习。

第二, 不标准的发音。

在流行的网络短语中, “酱紫”(替代“这样子”) 、“你造吗”(替代“你知道吗”) , 这些网络短语很容易造成部分网民在发音时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 还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时尚, 因此会影响到以后的正常交流水平提高。

从根源解决社会问题, 就必须减少一些消极网络语言的产生。

这需要大家今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四、总结
在拥有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国, 在重建文化大国自信的当下, 祖国语言文化的正确传承至关重要。

网络语言尽管发展飞速更新着社会, 也更新着大家对个人和社会的了解。

我们要通过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倡导健康网络用语, 为大众开辟一片绿色健康文明的网络用语氛围, 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推陈出新, 网络问题会不断出现, 但我们要科学引导网络语言使用, 相信会有一天, 网络语言会脱离不良品格, 而形成一种新鲜的、有活力的交际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