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2.比例尺1:2000000是()比例尺,它表示()。
0 2.5km 060km0 200km
3.在三幅不同的地图上显示的比例尺有
它们都是()比例尺,选其中一个写出它表示什么,把它改为数值比例尺。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2:1,表示()。
5.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比。前项是1的比例尺就是()比例尺,后项是1的比例尺就是()比例尺。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它是放大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6倍。(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千米。( )
4.0 3060km
化成数值比例尺是1:600000 。( )
2.完成课本53页的做一做。
全课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
比例尺
意义:
类型:
互化:
求法:
比较两种求比例方法的异同,明确今后求比例尺学生选哪种方法均可。
预设:
为什么要把千米化成厘米?
回归目标,总结方法: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与跟比例尺交上朋友了,明白了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类型,又能总结出求比例尺的方法,老师来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快乐收获
一、判断:(用手势表示)
1.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实际距离1厘米表示图上距离2.5千米。 ( )
快乐启航
1.填空
1km=( )cm
2.5km=( )cm
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五)位。
100000cm=( )km
3600000cm=( )km
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五)位。
2.谈话:
我们学校在搞花样校园,学校运动场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在请你当设计师,把运动场实际的长200米,实际的宽120米直接画在草稿纸上。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潘丽云审核人:复备人:
学习内容:比例尺(课本53页例1)
学习目标:认识比例尺的含义,能把线段比例尺化为数值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加以运用。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两种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及互化。
6.自学课本53页例1,完成下面练习。
(1)武鸣到南宁的距离是36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和小伙伴讨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
快乐收获
学生每组派两人上展板完成导学题,重点展示2、3、6题。
2.比例尺1:2000000是()比例尺,尽量让学生说出这三种。
我们可以请个好朋友来帮忙——比例尺。
3.板书:比例尺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学习比例尺的什么知识?
预设:学生会说:意义、求法、用处等。
教师板书:
快乐探究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比例应用的世界,探索比例尺的奥秘,学习时我们要善总结,会运用,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
自学课本53页,完成以下导学题:
1.在课本画出什么叫比例尺,再用公式表示:()。
=1cm :250000cm
=1 :250000
预设: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问题:
(1)为什么要把千米化成厘米?
(2)图上距离1厘米从哪来?
(3)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一样?
6.像第3题一样列得算式,写出算的方法。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6km= 3600000cm
2:3600000=1 :1800000
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的
1:2000000也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还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课件出示:
(1)让学生指着图来说意义
(2)了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追问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引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有前项和后项。
3.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选择的完成练习。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 :2.5k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