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本次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经历“问题——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科学学习全过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合作性学习法。
课前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 Nhomakorabea快、白糖。
教学内容
1、蜡烛的变化
课型
探究
授课时间
2016.9.28
教材简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1、蜡烛的变化
操作现象特征
加热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生成新的物质
课堂练习
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
另一类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2、将蜡烛放在铁盘中,加热时,蜡烛会,停止加热,冷却后,则会。
3、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或、
等现象表现出来。
4、将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石灰水中出现了的浑浊。(填颜色)
5、根据你的学习,为下列现象分类:
(1)早晨爸爸给小明做早餐,一个生鸡蛋变成了熟鸡蛋。
3.学生讨论,回答。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7、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9.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10.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11.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综合科校本教研
——备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个人探究
集体交流
一、导入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这些现象中,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是;有一些现象中还产生了新的物质,包括。
教学后记
及反思
(2)馒头店里的师傅用发酵粉将面粉做成了馒头。
(3)树叶的颜色由变成了枯黄色;
(4)钢铁厂中,工人把钢水变成钢锭;
(5)停电了,小明拿出火柴盒点燃了一根火柴;
(6)夏天的时候,河水下降了。冬天到了,河里结冰了,到了春天的时候,冰又化了。
(7)小明不小心把盐酸滴到了石灰石上,冒起了气泡;
(8)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出现了白色的浑浊。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
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
4、小组讨论汇报。
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较好实验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