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夏: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 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西周:前1066年到前771年 春秋:前771年到前476年
第一节 夏代的学校教育
一、夏代的学校教 (一)夏的由来 1、夏是国家名称而不是部落
2、世袭代替禅让
3、部落与国家的冲突
4、“少康中兴”
5、槐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
节 学术的下移,促使了士阶层的崛
起。 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
社
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
会
艺”,是文武全才。
和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士阶层主要
教
是由庶民组成的。士是以他们自己
育
的知识、才能甚至生命为他人服务。
概
所谓养士,就是把有知识、才能的
况
人士招集起来,给予比较好的生活
条件,养而备用。
第
4祭5、、祀礼礼就和和是行婚培为姻养习家贵惯庭族的观子培教弟2的 方养育、共法文同十祖字位先计进的观制数念御列育容。为之的
教 学 重
就 校 要
被 教 内
洒扫、应对、进退、饮食、起居、装饰、谈吐等规范的学习。
6、乐
包括乐德、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等项
(五
)影 响
六艺教育对我国古代教育的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虽是 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 物,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符 合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的生命力并不随着奴隶 制的灭亡而结束,“六艺”教 育的一些本质特点,往往被 一些进步教育者所欣赏,被 用作改革的旗帜,这在今天 仍有积极的意义。
军事教育(为掠夺财物,扩张领土,不断用兵,战争是经常的,那 么射御自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三、商的灭亡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教育
商朝最后的皇帝为纣,传说宠幸美女妲己,不理朝政,荒淫无道,
被西齐所灭。
一、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体系 1、国学 对象: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 分类:国都:大学、小学
三、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一
节
“乱世则学校不修”,这是历代王朝
官学衰败的一般规律。
社
(一)官学衰败的原因
会
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政治原
和
因尤为直接。
教
1.世袭制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育
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概
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
况
第Leabharlann 一(二)私学兴起的原因
节
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社会和教育概况 第二节 孔丘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墨翟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孟轲 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学记》的教育思想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
第
变化
一 节
春秋战国是指前770年一—前221年秦统一中
国,前770年一—前475年是春秋时期,前475
三、六艺教育 (一)礼乐教育 (二)射御教育 (三)书数教育
1、含义:指宗教活动的礼仪,其核心是具体化的等级名分制
度,是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反映含,和义原:始音射乐指、歌舞。
在西周,礼的教育还承担着政治宗法射教育箭、技伦理术道的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诸多训任练务。。 御 指
2、礼和政治教育
(一)学术下移
文化已由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如
社
鲁国----儒家;宋国----墨家;楚国----
会
道家。 在《左传》中就曾记载:子见
和
郯子后,就曾感叹“天子失官,学在
教
四夷”,掌握文化典籍的官吏逃离王
育
宫,使文化典籍散播于民间,故而能
概
够“礼下于庶人”,文化得以在民间
况
传播了。
第 一
(二)士阶层的形成
二、夏的学校教育 1、学校名称:序 2、内容:军事教育为主
射、御等为教学内容。 3、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为主的教育
主要存在于奴隶的劳作中。如青铜器的做法等。
第二节 商朝的学校教育
一、甲骨文 商代是我国确认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还有陶文、金 文以及石刻文字。 二、学校教育 1、学校体系 王都:右学(大学)和左学(小学) 地方:序 2、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太甲不守居丧之礼,被认为是违反孝德的行为,贵 族们把他放逐到桐的地方使其反省,待他悔过之后,才接他回来执 政)
驾驭战车的
这方面礼的教育包括祭祀、宾客、技朝廷术、训丧纪练、。军旅、车
马。
射御是奴隶
3、礼和道德教育
社会武士所
国学主要学习“三德”:至德、敏德、必孝备德 的 条 件 ,
1、含义:书 因 此 , 学 校
乡朋友学、主宾要客学。习“七教指”:识父字子、,兄数弟一、夫产妇生、君,臣培、长幼、
指数术。 养 武 士 的 射
地方:乡学,如塾、庠、校等 管理:开学有释菜之礼,天子率百官到场主持。
课程安排从易到难 视学考试制度,考试每隔一年一次,天子视学养老 奖惩制度
(二)教育特点:学在官府
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的机构设于官府之中, 此即“政教合一”的教育制度,它视夏商西周 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特点: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 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领的意见,挑选了皋陶作为 他的继承槐人,在不位幸期皋间陶,矢折, 又由皋(先g后ao)征陶服子了伯益当 选。启破居坏住了于禅泗让制水,、夺位 后,攻杀淮禹水选之定的间继的承人伯 益,开创九了夷世、袭的即由畎父传子
的夷家、天于下制夷度、 启的长方子夷太、康黄继夷位,、在位 期间被白东夷夷、部赤落夷的后、弈夺 权,之玄后夷后、弈风被夷其部、将寒 浞(zh阳uo夷)等杀部死夺落位,,夏 中断四扩十展年了。夏直到朝少康夺 位 。 从的“势太力康 失 国 ” 到 “少康中兴”,前后共约 近百年。
社
年一—前221年是战国时期。
会
使用了铁器,并且能够冶炼和制造铁器,而
和
且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上;
教
育
推广使用了牛耕、水利灌溉也有逐步的发展;
概
在井田制的公田之外,私田开始出现并不断
况
的增加,出现了“私田富于公室”的局面;
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
第 一
二、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形成
节
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密藏于官府
社
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问,为私学提供
会
了学习的材料。
和
士阶层的崛起和文化官吏的扩散于民间,
教
为私学提供了教师。
育
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
概
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为私学的
况
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生员。
第
(三)私家学派
一
1.儒家私学
节
孔子死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其中以孟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