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四讲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evaluation)是运用晤谈、调查、心理测量、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评定的过程。
其内容涉及来访者的情绪状态、认知、智力、意志活动、人格特质、应激、问题性质以及生活经验等内容。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验的分类1.按测验功能分为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性测验、教育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人格测验测量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2.根据受试者的人数,心理测验分为个别和团体测验两类。
3.根据呈现方式分为言语和非言语测验,前者如韦氏量表和斯坦福-比内量表,后者如瑞文测验等。
(三)心理测验的客观指标1.信度(reliability) 是对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估计,又称可靠性。
2.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是否测量到它所要测的东西,亦称为真实性。
较高的效度是心理测验的必备条件,考察测验好坏首先要注意效度指标。
3.难度是表示测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难度系数一般在0~1之间,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测题平均难度在0.50左右。
4.区分度是衡量测题对不同水平受试者区分程度的指标,又称为鉴别力。
测题区分度高,说明质量好。
一般认为,区分度在0.3以上的测题比较好。
(四)测验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要求测验的编制、施行、记分和测验分数的解释程序都是一致的。
测查的目的是要取得对受试者作业的准确估计,使不同个体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因此,高质量的心理测验必须具有严格的标准化过程。
常模(norm)是标准化的一部分,是对总体进行测验所得结果的总的描述,是用来比较的标准化参照体系。
二、智力测验(一)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智力测验结果的量化单位,用于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可分为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二)智力测验工具1.韦氏量表目前的版本分别是WPPSI-R(1988)、WISC-III(1991)和W AIS-III(1997),分别适用于年龄3~7岁、6~16岁、16~74岁。
韦氏各量表的理论框架和结构相似,是目前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智力量表;适用对象覆盖3~74岁;结果包括分测验标准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能够评估智力的各个侧面,以及一般智力水平;在临床诊断中不仅用作智力评估的依据,还可根据各个分测验的分数曲线和相互关系,作为诊断智力操作或其它病理状态的依据;缺陷是三套量表难度衔接不太理想,难以用于追踪测量。
此外,对于智力极高或极低者不太适用,测验用时也比较长。
2.斯坦福-比内量表是测试智力和认知能力的个别测验,源自比内-西蒙量表(1908),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之一。
主要特点:扩大了用途,重视色彩美学设计和易于儿童操作,增加非言语测题;指标兼顾了理论与应用;扩大了对智力超常和低常两部分人群的评估能力;使用手工记分和计算机评分系统。
3.瑞文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Raven创制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
瑞文测验的每组测量的图形结构依次由简单至复杂;每组测量也逐渐由一个层次变化为多层次。
通过测试,能反映出受试者思维从直观形象向抽象推理的渐进发展过程。
4、考夫曼量表由考夫曼夫妇于二十世纪80和90年代编制完成,是一套以非言语测验为主的智力测验,主要适用于2~12.5岁的儿童,包括三个量表共16个分测验,绝大部分内容是非言语测验。
在临床、教育评估和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儿童早期发展量表主要包括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两大内容,其中心理发展有以适应行为为重。
6.适应行为量表用于评估个人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和特征,广泛应用于智力低下的诊断、分类、训练及特殊教育领域。
适应行为评定在智力低下诊断上与智力测验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三、人格测量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是以测量人的非认知性人格特质为目的的心理测验的总称,包括除能力和教育测题之外的所有心理测验,涉及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性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
(一)情境测验情境测验(situational test)是预先设置一种测验情境,观察受试者受试者的行为表现,从而判定人格。
这类测验一般用来选拔各种人才或用于教育领域。
(二)问卷式测验问卷式测验(questionnaire test)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测验量表。
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的各种人格特质。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Hathawa y和Mckinley于1943年编制, MMPI 是最著名、应用最广的人格测验。
MMPI对测试对象有要求,年龄在16岁以上,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
MMPI能测到人格特质的各方面,信度与效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但题目太多而使用不便。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PQ是根据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问卷。
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Eysenck及其夫人设计,发表于1975年,分儿童(7~15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两式。
EPQ包含四个量表:内向-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L)和测谎(L)。
前三个量表代表Eysenck人格理论中的三个维度。
3.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RB.)创制,发表于1949年,适用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
可团体施测,用时45分钟左右。
16-PF能了解基本的人格因素,还可按公式推算次级人格类型,如创造性人格因素。
在临床方面,有内外向、适应与焦虑型、心理健康因素等。
16-PF被广泛应用于职业咨询、临床和理论研究等领域,是国际知名测验。
4.内向、外向性格调查表由Neymanm和Kohlsledt编制,共50条项目,分两个分量表,测试个体的内向与外向性格。
5.A型性格问卷全量表共60项测题,分为时间紧迫-催促(TH)、竞争-敌意(CH)、测谎(L)三个分量表。
6.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投射是指个人把自己的动机、需要、态度、欲望、心理冲突、价值观等等人格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
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如墨迹、图片、语句等),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表现出反应,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表露出人格的特质。
投射测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旁敲侧击”,让受试者在不经意间暴露人格特征。
投射测验的优点是不限制受测者的反应,便于对其人格获得较完整的印象。
还因测验本身不显示任何目的,受测者不至于因防范而作假反应。
但投射测验尚有不少缺点:首先是对测验结果的评分甚为困难;其次是迄今未建立效度;第三是原理虽简单,但分析非常困难,没有受专门训练就无法使用。
四、评定量表(一)评定量表的概念评定量表(rating scales)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可视为观察法的延伸。
评定量表具有四个特点:①客观:测验项目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不同受试者均在此标准下收集资料,评定得到的结果比较客观;②结果数量化:评定量表的结果用数字代替文字描述,便于统计处理;③全面:评定量表相当于一份详尽的观察和交谈大纲。
在所测定的特定心理属性中,编制质量高的评定量表内容全面而系统,等级清楚,一般不会遗漏必要的内容;④经济:评定量表易操作,实施条件要求低,节省测试时间。
评定量表有三种形式:①他评量表:由熟悉受试者的人(如受试者的熟人、同学、医生或护士)来评定的一类评定量表;②自评量表:受试者本人按照量表的内容要求,报告自己的心理与行为;③检核表:用于了解个体行为特征,尤其是异常行为的调查工具。
(二)自评量表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主要评定现在或近一周以来的主观感受。
既可自评,也可由医生评定,采用五级(1~5或0~4)评分法。
SCL—90有10个因子,分别反映受试者相应方面症状情况。
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并可以作轮廓图分析,以了解各因子的分布趋势和评定结果的特征。
2。
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和SAS由Zung分别于1965和1971年编制,各包含20个项目,受测者须依据个人当前或近一周内的实际情况作答。
SDS的20个项目反映四种抑郁状态的特异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
SAS的20个项目代表20个与焦虑有关的症状,受测者按相应症状出现的频度对每个项目选答。
3.生活事件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是自评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杨德森等于1986年编制,能够对心理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观察积极和消极生活事件的影响。
LE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及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患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精神病患者。
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28项),二是工作学习方面(13项),三是社交及其它方面。
影响程度分为5级,从无影响到影响极重分别记0至4分。
影响持续时间为三月内、半年内、一年内、一年以上共4级、分别记1、2、3、4分。
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心理压力越大。
(三)他评量表评估者根据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观察或访谈所进行的量化评估。
对使用者的专科知识以及量表使用经验要求较高。
广泛应用于情绪和外显行为定量评估中。
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普遍的他评量表,可用于抑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
五、神经心理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用于测量大脑受损时引起的心理功能变化,目的是为脑损伤病例的定位诊断提供资料,并为治疗效果和预后评定、干预和康复提供依据。
(一)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最初由美国Halstead(1947)编制,迄今为止,分为成人、少年、幼儿用三套测验。
国内完成了成人(HRB(A)-RC)和幼儿(HRB(Y)-RC)的修订。
HRB(A)-RC包括6个分测验:范畴、触觉操作、音乐节律、词语声音知觉、手指敲击和连线测验。
包括握力、感知觉、失语甄别和侧性优势4种检查。
用损伤指数为诊断脑病的划界分。
(二)L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L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LNB),先由苏联Luria编制,后由美国Golden 及Nebraska大学的同事们修订而成(1980)。
LNB共269个项目,共包括运动、节律、触觉、视觉、感知性语言、表达性语言、书写、阅读、算术、记忆和智力测验等11个分量表。
(三)临床记忆量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等(1984)编制出我国第一个自编的《临床记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