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高晓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摘要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对网络用户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就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

最后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不完善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ABSTRACTIt is a network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but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network users, the paper on the need for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which also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in this area. Finally, describing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adequat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KEY 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on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2,3]1.1网络信息内容的庞杂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

1.2搜索引擎的不足尽管网络搜索引擎给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与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此并不能全面改善网络信息的无序状态,用户检索出的信息仍然良莠不齐,难判真伪。

不仅没有解决信息质量的评价问题,更增加了用户判断信息相关性的难度。

网络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效果,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帮助用户评价和选择网络信息,是互联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与情报服务部门提出的挑战,也是信息服务部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宋萍在《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中指出:“网络信息评价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术领域专业人员、因特网站点及搜索引擎、数据库开发商及图书馆员创建的网站、网络用户还有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

”[4]孙兰、李刚认为目前提供网络信息评价的人员、机构主要有以下六类:政府、图书馆、商业机构、情报机构、非营利组织及个人。

[5]苏广利认为,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人员和机构主要有: (1) 学术领域专业人员; (2) 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学家、情报学专家; (3) 因特网用户; (4) 网上评估服务机构; (5) 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

[6]综合以上观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基本达成了共识,只是出发的角度不同。

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3.1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和评估。

采用这类方法的评价,一般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依据一定的准则与要求,确定相关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及各赋值标准,再通过评价者或用户进行打分或评定,给出各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有等级制、百分制或其他指示质量高低的标示等。

[7]3.2 定量方法是指按照数量方法, 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 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站信息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

[4]与定性方法不同, 网络信息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规范宏大的数量分析方法, 具有方便、快速、客观公正、评价范围广等优点, 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所谓网络计量学就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 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3.3综合评价方法[2]用于网站评价的综合评价法有基于IA理论的网站评价和网站框架评价法两种。

3.3.1 基于n理论的网站评价法该方法从信息构建的分类、导航、搜索和标引系统4个方面对网站进行考察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通过用户确定使用目标、检验用户实践的效果来对网站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较之上述的定性方法而言,更加系统和科学,属于实证性的分析方法。

3.3.2网站框架评价法该方法根据网站的不同侧面,制定出一系列可以度量的标准,并将各项标准性指标放在一种非常结构化的框架和表格中,然后将此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的一种网站评价方法。

该方法既可以客观描述,又可以用定量标准来量化,评价结果比较全面,是一个折衷的方法。

3.4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评价方法的研究3.4.1 信息计量法(链接分析方法)[2] 借用传统引文分析原理,是应用于网站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般认为,一个网站被其他的网站链接越多,就说明这个网站的质量越好。

研究还发现,网页链接关系与对发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相同,它也符合洛特卡效应。

3.4.2 层次分析法[8]利用人们的常规思维来处理问题,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充分利用人们分析、判断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对复杂问题进行量化。

该方法对网站的属性进行概念划分,利用专家调查法来取得数据和权重,通过评分,确定网站的级别或排名3.4.3 对应分析方法(关联分析法)[2] 最初由法国科学家提出,主要用于企业决策定位。

英国的Berthon教授在2001年运用对应分析法对世界范围内的15家电信公司网站进行评价““,取得了新的突破。

他指出,对应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评估网站的定位问题,并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出网站之间的区分度。

沈祥兴等””也利用了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网站进行实验性评价,通过确定网站的几个基本属性,建立关联分析的数学模型,从Alexa数据仓库中收集相应的数据,然后生成关联定位图,可进行决策定位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定量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分析法的主观性和可控性问题。

但是,这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3.4.4第三方评价法[7]是由第三方根据特定的信息需求,建立符合特定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或步骤,得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结论。

目前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法,其核心在于选择合理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决定了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可以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

在第三方评价法中,针对普通网络用户的综合性评价网站和服务与针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和过滤的网站和服务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区别。

3.4.5用户评价法主要是有关网络资源评价的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由用户根据其特定信息需求从中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这有助于用户收集完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用户评价所采用的多为定性评价法。

3.4.6 引文分析法[7]是评价期刊质量的经典工具。

同样,网络信息资源也可采用“WEB引文索引”来评价。

WEB网站中的链接可被看作类似于印刷型出版物中引文,可通过计算其相关的数量指标来计算网站的相对质量。

3.4.7网络计量法(Cybermetrics)。

[7]网络计量法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

3.4.8自动评价方法[2]自动评价法从网站的属性和特点入手,利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通过开发相关的自动测试软件或网站,使其能够对各类网站进行测试,自动采集测评数据,并根据建立的网站评价模型,对采集评价数据自动地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给出评价结果。

自动测试的方法是指利用计数器、Cookies、缓存以及P地址作为网站的分析基础数据,通过对用户访问记录分析、基于Web 的站点分析服务,以及服务器日志分析等自动分析法,分析网站的使用负载和信息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尽管自动评价方法能够检测出更多相关联的错误、能够提高分析特征的覆盖范围、减少专家分析意见和时间开销、融合UI(usability interface)设计和分析,但是自动分析只能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不同的技术揭示不同的问题,而对用户的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却不能用自动测试方法。

但该领域还很不成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来自网站本身的复杂性。

用户想了解、观测这些数据,也是非常繁琐,目前尚不具备实用性,只能作为网站评价活动中的参考因素。

4.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人们便开始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从开始的单个标准或原则逐渐发展为指标体系;其中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又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4.1国外学者及机构的研究(见下表)4.2国内学者的研究南开大学的李培和刘淑华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简洁明了地归纳为“lOC”原则和“CARS”检验体系两种。

“IOC”原则即内容、置信、批判性思考、版权、引文、连贯性、审查制度、可连接性、可比性和范围。

“CARS”检验体系即置信度(credibility)、准确性(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支持度(support)。

[15]南京大学的张咏博士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提出以下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第一,可信度,包括权威性、目的性、公正性、利益倾向性、内容相关性及效用性、质量控制;第二,信息内容,包括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与存档性、信息组织与写作;第三,链接质量,包括链接的内容、链接的形式表现;第四,易用程度,包括界面友好性、查询与检索性能、交互性能;第五,站点美观和多媒体设计;第六,反馈与交流;第七,可达性。

[16]董小英认为可以利用九项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主页中的链接是否正确可靠和有效、版面设计质量、信息的时效性、读者对象、信息的独特性和主页的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